攀枝花市盐边县人民政府网站欢迎您!  今天是: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走进盐边 > 社会事业 > 科学技术

创建天府旅游名县丨一叶炒成满室生香 看国胜古法制茶

  时下,正是采茶制茶的黄金期。在国胜乡海拔1800多米的山上,青翠的茶树一茬茬吐露新芽,茶农忙碌地将鲜嫩的茶叶择入竹篓中,不消一会便已满筐青绿,再佐以“足火重炒”的精心炒制,这些嫩叶成为深受人们喜爱的国胜茶。浅瓯吹雪,茶汤入喉,齿颊留兰。经古朴工艺制作出来的国胜茶回甘生津,茶韵悠长。

  

  中国茶文化源远流长,炒茶工艺由来已久。唐代诗人刘禹锡诗中所说,“宛然为客振衣起,自傍芳丛摘鹰觜。斯须炒成满室香,便酌砌下金沙水”,讲的就是炒茶工艺。

  

  二级制茶师、高级评茶师罗顺兵介绍,最传统的炒茶方式是柴灶加热大铁锅作为杀青和炒制环节用具,但如今大部分茶厂都使用全机械工艺替代,而用以手工炒制体验的锅具多也换成了茶叶电炒锅,以电替火,以小锅代大锅,更便于调整温度、方便体验。

  好茶的产生涉及很多因素,包括良种繁育、生态种植、科学加工等,自然环境是“天赐的机缘”,精心养护则是“手上的功夫”了。

  “根据自己的地块情况,松土、施肥、除草……每个环节都容不得马虎,要避免土壤结块,也要谨防追肥过度……”罗顺兵说道,茶区的地理位置、海拔高度不同,土壤、气温、湿度等情况的变化,都会对茶叶品质产生影响。

  

  据介绍,新鲜茶叶每年春夏秋都可以采摘,清明到谷雨时节是采茶的“黄金期”,此时采摘并制作的春茶品质为上品,春茶氨基酸含量最高,而夏茶吸收足够雨水,茶多酚含量则更高。在炒制茶叶时也要根据茶叶品种及鲜嫩程度进行火候及炒制时间的调整。

  在经过杀青、理条、炒干等工序,长达四至五个小时的炒制之后,鲜嫩的茶叶方能转化为清香扑鼻的国胜茶。

  传统的国胜茶,要经过“三炒三揉”多个步骤,每个步骤均环环相扣,一炒杀青杀透、二炒去除青涩味、三炒炒出条形,其后还要采用炭火烘焙,让茶叶更干更香。罗顺兵介绍,炒茶讲究“看茶做茶”,要依照加工鲜叶的等级及品种,做出相对应的工艺反应。

  他举例道,如银尖的炒制,因其为“实心芽”,相较其他茶叶,水分更多更集中,因此在炒制过程中就要求量少、高温、长时间。

  

  “茶叶不干不香,杀青不透不香”,茶叶炒制阶段尤为关键。炒锅起始温度均要控制在230℃以上,锅温越高炒制出来的茶叶越香。持续至少三次的翻炒过程中,师傅会通过判断茶叶的品质来调整火候和翻炒时间,这全靠经年累月的经验积累。

  “如何判断炒茶好坏,一看茶叶颜色、二看条形、三看茶汤颜色,好的茶讲究一个绿汤绿叶;如果没炒熟,就会出现‘花杂’的情况,也就是茶叶颜色不均匀,如果炒过了,茶叶会泛黄,还会出现卷曲,当然,茶叶也会更碎……”经数次翻炒之后的国胜茶拥有“唇齿留兰”的独特香味,入喉顺滑,茶香浓郁持久,茶汤回甘生津。

  与声名远扬的茶叶相同,国胜茶这张文化名片同样名声在外。近日,“四川绿茶制作技艺(盐边茶制作技艺)”被列入四川省第六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拓展性项目名录。而国胜茶采摘节等活动的成功举办,农文旅深度融合发展,也不断推动国胜茶这张文化名片“走出去”,让茶这片绿叶子,日益成为国胜乡农户致富“金叶子”,让国胜茶从一张文化名片,蝶变为国胜的“产业招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