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概 况】红果彝族乡地处攀枝花市盐边县东南部雅砻江下游二滩库区,全乡幅员面积245.73平方公里,东和桐子林镇相连、南和仁和区务本乡接壤、西与仁和区同德镇毗邻、北与渔门镇相邻,距盐边县城30公里。下辖6个村(红果村、蒿枝坪村、花椒箐村、三滩村、花地村、梁子田村)、1个社区(红星社区),31个村民小组和3个居民小组。全乡地势崎岖,山地坡度多在26~40度之间,山顶有数级丘状起伏的剥蚀面,大都以宽谷和河谷小盆地形态分布于主要河流及支流两岸,呈宽窄不一的谷地和缓坡地带。气候属于南亚热带干热河谷气候区,属典型的南亚热带半干旱季风气候,冬暖、春温高,夏秋凉,气温年差较小,日差较大,冬季低层逆温效应显著。
【人口民族】 2024年末,红果彝族乡总人口2882户,12474人,居住有彝族、傈僳族、白族等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人口5861人(其中,彝族5123人,傈僳族536人),占47%。
【经济社会发展状况】 2024年,红果彝族乡地区生产总值预计达到3.19亿元,同比增长6.9%。其中第一产业完成2.13亿元,同比增长6%;第二产业完成1.05亿元,同比增长8%;第三产业完成1.16亿元,同比增长7%。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17亿元,同比增长26.8%。
【党建工作】 2024年,红果彝族乡利用党委会、理论学习中心组、职工例会、三干会、“三会一课”等载体,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二十大精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切实推动广大党员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全年开展理论学习中心组研学9次,专题学习会议48次,指导村级规范阵地建设13次,规范驻村管理,检查党建资料30余次,组织支部共建活动3次,支部活力有效提升。深入推进主题教育,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结合少数民族特色民俗,着力打造独具民族特色的宣讲品牌,群众生活丰富多彩。
全乡设党组织27个,其中党委1个,党总支5个(红果、蒿枝坪、花地、花椒箐、乡机关),农村党支部10个,机关支部1个,青年支部1个,社区支部1个,“两新”党支部8个,共有党员495名。
【基础设施建设】 2024年,红果彝族乡大力深化项目建设,完成投资443万元的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项目,包括硬化产业道路3.8公里、新建标准化羊圈25座、新建20立方米水池13口、5立方米水池23口,投资3万元支持6户脱贫户发展种养殖业,提高生产经营性收入。红果彝族乡不断完善集镇功能定位,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投资300万元完善红果片区棚户区改造配套基础设施项目全面投入使用,棚改二期38家商铺迎来商家全面入驻,商铺装修建设悉数完成,已陆续开业,新农贸市场正式运营,96个摊位全部投入使用,集镇人气、商气逐步复苏。着力解决红果集镇供水问题,完成投资190万元的盐边县红果乡红果村美丽移民村建设项目,投入资金70余万元硬化红果村道路1.8公里,完成2000万元专项债券资金申报,完成沙坝水库项目前期设计勘测工作。
【文化事业】 2024年,红果彝族乡围绕“二滩一湖水、非遗一枝花”的发展定位,努力传承傈僳族非遗传统文化,《傈僳族海归姑娘的非遗缘分》在《人民日报刊登》,大型人文纪录片傈僳族婚礼《喜事》之《爱向曙光》第二集正式上线腾讯视频,以“非遗四川·百城百艺”为主题的盐边傈僳族服饰大秀在中国国际时装周上大放异彩,傈僳手工艺品—见面猴成功申报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红果彝族乡结合创意设计、旅游市场和群众生活,积极打造非遗文化产品及文创产业,形成“非遗+文旅+文创+研学”等特色文旅品牌,每年吸引2000余名专家、学者、游客体验研学,赋能文化兴业,提升品牌影响力的同时带动周边群众增收致富。红果彝族乡把握现有文化元素,大力支持非遗传承人的培训工作,共培育非遗文化传承人12名。探索文旅融合发展新思路新举措,成功举办2005年行政区划调整后首届“火舞七月 彝心向党”火把节活动,吸引1000余人前来观看。
【社会事业】 2024年,红果彝族乡持续提升人居环境,围绕市委“百村示范、全域整治”行动和县委“和美乡村1580行动”要求部署,全面推进红果村、三滩村村容村貌改善行动,完成梁子田村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千村示范工程”建设,年处理20吨污水的三滩污水处理厂持续运转。持续开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大排查,全年核实反馈预警线索共计400余条,有效防范化解了返贫致贫风险。圆满完成2024年医疗保险征收工作,全乡普通人群参保率达97.6%,特殊人群参保率达100%。完成2024年度的低保年审复核工作,全乡在册农村低保共计352户,746人,累计发放低保资金378.89万元,农村特困分散供养人员资金21.14万元,临时救助人员资金5.26万元及残疾人护理补贴16.58万元。严抓控辍保学,义务教育学生入学率达100%,实时掌握留守和困境儿童生活状态、监护落实情况,纳入各类困境儿童帮扶救助18人,累计发放生活补助金13.72万元。办理失业保险金12人次,失业登记19人次,组织技能培训两场,叉车培训37人,电商培训41人;办理公益性岗位安置87人(脱贫户51人,监测户36人)。
【农业产业发展】 2024年,红果彝族乡全面落实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党政同责,严禁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不断提升粮食产能,全年粮食产量7927吨。统筹做好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耕地“进出平衡”和撂荒耕地复耕复种,全年恢复补充耕地270余公顷。粮食作物种植面积1523.92公顷,较去年同比增长2.3%;特色晚熟芒果种植面积2千余公顷,带动农户1005户,年产量约8800吨,年产值约7040余万元;积极向上争取资金建成烤烟加工房40座,引进烤烟种植大户,发展烤烟164.55公顷,收购5875.846担,收购金额856.4万元,烤烟产量301吨,产值1073万元。创新开发“储备林+林下经济”的绿色产业链,投资约1680万元完成黄柏、茯苓等中药材种植67.34公顷,采取“企业兜底销售+农户返租管护”模式,培育新型职业林农217人,实现留守妇女等群体“务工不离乡”,人均月增收4000元。
【工业产业发展】2024年,红果彝族乡全力支持煤矿高质量发展,深入实施工业强基战略,压紧压实煤炭产业高效整合提升行动,形成工作专班,坚持“精准化”解决历史遗留问题,“保姆式”做好协调服务工作,“引领式”推动企业技改扩能,聚焦关键主体,化解煤矿企业遗留问题220余件,涉及化解遗留问题资金2.1亿。有序推动煤矿企业复工复产。龙蟒朱窝子煤矿属于年产15万吨的生产矿井,已于2024年10月通过联合式运转验收,验收结论为合格。永生马草湾煤为年产15万吨的生产矿井,已于2024年8月29日获得复产批文,永生大湾子煤矿为年产30万吨的保留建设矿井,在进行地面设施建设。三滩恒辉煤矿属于年产30万吨的建设矿井,已于2024年8月28日获得开工建设批文,目前在有序建设。三维滑石板煤矿属于年产30万吨的建设矿井,已于2024年10月23日获得开工建设批文,目前在有序建设;丰源煤矿属于年产30万吨的建设矿井,已于2024年8月28日获得开工建设批文,目前在有序建设;金谷煤业金谷一井在走破产与重组程序。全乡煤矿全面复工复产后,预计年产量达210万吨左右,年产值达30余亿元,完成税收3亿元左右,能解决就业人口3000余人。全面落实煤矿企业大规模设备更新工作,累计报送项目4个,总投资14.23亿元,资金需求6.63亿元,市级审核全部通过。红果彝族乡采取明察暗访、“四不两直”等督导检查方式,对煤矿累计开展入井检查25矿次,查出问题隐患86条,已经督促整改86条,已全面整改到位,整改率达100%。
【社会治理】 2024年,红果彝族乡共接待网上信访件、市长信箱等24件次,同比上年度上升20%;领导接访下访15余批次70余人;受理初信初访19件,其中:涉及危房改造类5件、征地拆迁补偿类3件、土地争议纠纷类2件,道路硬化类5件、工程款纠纷类1件、索要工伤护理费等其他民生实事类3件,已化解14件,化解率为73.7%。六村一居调委会共受理矛盾纠纷73件,化解各类矛盾纠纷73件,化解率为100 %,其中邻里关系类纠纷40件,财产纠纷类18件,婚姻家庭纠纷1件,其他类14件。2024年,全乡未发生信访人员进京赴蓉越级信访的情况,未发生“民转刑”“刑转命”案件,协同县信访局化解一起长达10余年的周群林信访积案。
红果彝族乡常态化推进森林草原防灭火工作,抓实抓细宣传教育、卡点值守、重点人群监管等工作,到各村(居)企业宣传护林防火知识34次,写刷护林防火宣传标语15条,发放森林防火令12000余份,森林防火告知书400余份,对重点林区重点地段进行计划烧除2400公顷,2024年我乡未发生重大火情。
红果彝族乡政府联合派出所,对辖区内重要路段、重要卡点常态化开展检查劝导,全乡开展交通劝导350余次,严肃查处酒驾、无证驾驶、超人超载、农用机载人、报废车辆上路等违法行为,全乡共查处各类交通违法500余起,包括超员超载、摩托车不戴头盔、不系安全带、无证驾驶等违法行为。酒醉驾12起,无证驾驶12起。开展道路交通集中宣传5场次,发放宣传单2000余份,宣传受众达2000余人次。持续开展道路交通安全隐患排查,摸排道路隐患150余处,对全乡排查出的道路隐患点,合理设置安全防护设施及警示标志,警示、提醒过往车辆,统筹公共运行维护费及各类资金60余万元消除道路安全隐患40余处,向上争取农村道路养护资金67万元用于农村道路养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