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边县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公报(第一、二、三、四、五、六、七号)
发布时间:2025-07-10 来源:盐边县统计局 选择阅读字号:[ 大 中 小 ] 阅读次数:
盐边县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公报(第一号)
——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顺利完成
盐边县统计局
盐边县人民政府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
(2025年7月7日)
根据《全国经济普查条例》规定,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以2023年12月31日为标准时点,普查时期资料为2023年度,普查对象涵盖盐边县行政区域内从事第二、三产业活动的全部法人单位、产业活动单位及个体经营户。在各部门、各级普查机构、普查人员和普查对象的协同努力下,盐边县高质量完成此次经济普查任务,成果丰硕。
一、强化组织领导,筑牢普查根基
2023年3月30日,盐边县人民政府印发《盐边县人民政府关于认真做好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工作的通知》(盐边府发〔2023〕2号),成立盐边县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领导小组,统筹解决普查重大问题,下设综合协调、单位清查、工业等九个专项工作组,明确各成员单位职责,形成高效协作机制。同时,12个乡(镇)及相关部门同步建立普查机构,为普查工作提供坚实组织保障。各参与单位主动履职,在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提供全方位支持,确保普查工作顺利推进。
二、精准摸清家底,服务发展大局
作为国家迈向新征程关键时期的重大国情国力调查,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意义深远。2024年1月1日至4月30日,全县近240名普查人员迎难而上,对县域内从事第二、三产业的法人单位、产业活动单位、抽样个体经营户及投入产出调查单位开展全面登记。依据普查对象类型,系统采集基本情况、财务状况、生产经营、能源消费、数字化转型等多维数据,全面掌握全县第二、三产业发展规模、布局和效益,清晰勾勒各类单位全貌,精准反映高质量发展、新发展格局构建等方面的新进展,为政府科学决策提供有力数据支撑。
三、创新方法技术,提升普查效能
盐边县严格遵循“坚持质量标准、坚持统分结合、坚持手段创新、坚持协作共享、坚持依法普查”原则,规范开展普查工作。在普查方法上,采用“先清查后登记”模式,对普查对象进行“地毯式”清查,确保单位界定精准、不重不漏;清查后,对法人和产业活动单位全面调查,对个体经营户抽样调查,对投入产出单位同步开展专项调查。在技术应用上,充分整合多部门行政记录与业务资料,生成高质量普查底册;全面推广手持移动终端采集数据,并运用行业代码自动识别赋码技术,实现普查数据生产全流程电子化、网络化,显著提升数据采集与处理效率。
四、严控数据质量,确保结果可靠
本次普查严格落实全过程数据质量控制机制。各级普查机构严格执行普查方案,建立健全数据质量岗位责任制与问题追溯机制,精心选拔组建高素质普查队伍,通过多形式培训提升业务能力,确保基层普查人员规范采集、审核数据,夯实源头数据质量。同时,加强数据质量监测分析,采取“边普查、边审核、边检查”工作模式,逐级严格审核验收。经四川省、攀枝花市经普办事后质量抽查,我县普查数据填报综合差错率符合国家标准,充分验证了普查数据的准确性与可靠性。
总体来看,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充分运用了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普查全过程公开透明,全面摸清了辖区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家底,能够真实反映辖区经济社会发展状况,达到了预期目标。普查结果显示,2023年末,盐边县共有从事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活动的法人单位1857个,与2018年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相比,增长58.3%;从业人员3.03万人,增长23.3%;产业活动单位2375个,增长46.2%;个体经营户15152个,增长115.7%。
盐边县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公报(第二号)
——单位基本情况
盐边县统计局
盐边县人民政府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
(2025年7月7日)
根据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结果,现将全县单位的基本情况、从业人员、资产负债状况和营业收入公布如下:
一、单位情况
2023年末,全县共有从事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活动的法人单位1857个,比2018年末增加684个,增长58.3%;产业活动单位[1]2375个,增加750个,增长46.2%;个体经营户15152个,增加8126个,增长115.7%(详见表2-1)。
表2-1 单位数与个体经营户数
|
单位数(个) |
比重(%) |
一、法人单位 |
1857 |
100 |
企业法人 |
1291 |
69.5 |
机关、事业法人 |
300 |
16.2 |
社会团体 |
55 |
3.0 |
其他法人 |
211 |
11.3 |
二、产业活动单位 |
2375 |
100 |
第二产业 |
422 |
17.8 |
第三产业 |
1953 |
82.2 |
三、个体经营户 |
15152 |
100 |
第二产业 |
786 |
5.2 |
第三产业 |
14366 |
94.8 |
在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法人单位中,位居前三位的行业是: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377个,占20.3%;批发和零售业340个,占18.3%;租赁和商贸服务业196个,占10.6%。在个体经营户中,位居前三位的行业是:批发和零售业7377个,占48.7%;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4060个,占26.8%;住宿和餐饮业1105个,占7.3%(详见表2-2)。
表2-2 按行业门类分组的法人单位数与个体经营户数
|
法人单位 |
个体经营户 |
||
数量(个) |
比重(%) |
数量(个) |
比重(%) |
|
合 计 |
1857 |
100 |
15152 |
100 |
农、林、牧、渔业* |
13 |
0.7 |
138 |
0.9 |
采矿业 |
94 |
5.1 |
4 |
0.0 |
制造业 |
115 |
6.2 |
394 |
2.6 |
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 |
54 |
2.9 |
107 |
0.7 |
建筑业 |
113 |
6.1 |
306 |
2.0 |
批发和零售业 |
340 |
18.3 |
7377 |
48.7 |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
114 |
6.1 |
4060 |
26.8 |
住宿和餐饮业 |
100 |
5.4 |
1105 |
7.3 |
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
14 |
0.7 |
35 |
0.2 |
金融业 |
- |
- |
- |
- |
房地产业 |
29 |
1.6 |
14 |
0.1 |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
196 |
10.6 |
477 |
3.2 |
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 |
77 |
4.1 |
81 |
0.5 |
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
14 |
0.8 |
4 |
0.0 |
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 |
60 |
3.2 |
632 |
4.2 |
教育 |
60 |
3.2 |
59 |
0.4 |
卫生和社会工作 |
44 |
2.4 |
87 |
0.6 |
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
43 |
2.3 |
272 |
1.8 |
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 |
377 |
20.3 |
- |
- |
注:表中农、林、牧、渔业仅包括从事农、林、牧、渔专业及辅助性活动的法人单位与个体经营户,以及兼营第二、三产业活动的农、林、牧、渔业法人单位。表中房地产业包括房地产开发经营、物业管理、房地产中介服务、房地产租赁经营和其他房地产业。 |
二、从业人员
2023年末,盐边县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法人单位从业人员3.03万人,比2018年末增加0.57万人,增长23.3%,其中女性从业人员1.02万人。第二产业从业人员1.24万人,增加0.16万人,增长15.2%;第三产业从业人员1.79万人,增加0.41万人,增长29.7%。个体经营户从业人员2.62万人,其中女性从业人员1.09万人。
在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法人单位从业人员中,位居前三位的行业是:采矿业0.61万人,占20.1%;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0.48万人,占15.9%;租赁和商务服务业0.30万人,占9.7%。在个体经营户从业人员中,位居前三位的行业是:批发和零售业1.32万人,占50.4%;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0.59万人,占22.5%;住宿和餐饮业0.25万人,占9.5%(详见表2-3)。
表2-3 按行业门类分组的法人单位与个体经营户从业人员
|
法人单位从业人员 (人) |
|
个体经营户从业人员 (人) |
|
其中:女性 |
其中:女性 |
|||
合 计 |
30333 |
10236 |
26209 |
10940 |
农、林、牧、渔业* |
38 |
16 |
227 |
111 |
采矿业 |
6093 |
1040 |
8 |
2 |
制造业 |
1592 |
500 |
792 |
288 |
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 |
2225 |
546 |
161 |
51 |
建筑业 |
2538 |
666 |
781 |
169 |
批发和零售业 |
2561 |
1029 |
13205 |
6364 |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
1471 |
380 |
5901 |
1275 |
住宿和餐饮业 |
820 |
502 |
2489 |
1445 |
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
61 |
26 |
51 |
19 |
金融业 |
- |
- |
- |
- |
房地产业 |
357 |
153 |
19 |
8 |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
2954 |
993 |
723 |
217 |
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 |
592 |
181 |
94 |
44 |
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
241 |
111 |
12 |
4 |
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 |
352 |
145 |
1004 |
546 |
教育 |
2156 |
1187 |
106 |
76 |
卫生和社会工作 |
1201 |
796 |
143 |
78 |
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
269 |
160 |
493 |
243 |
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 |
4812 |
1805 |
- |
- |
注:表中农、林、牧、渔业仅包括从事农、林、牧、渔专业及辅助性活动的法人单位与个体经营户从业人员。表中房地产业包括房地产开发经营、物业管理、房地产中介服务、房地产租赁经营和其他房地产业。 |
三、资产负债状况和营业收入
2023年末,全县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法人单位资产总计964.25亿元,比2018年末增加90.11亿元,增长10.3%。其中,第二产业法人单位资产总计545.84亿元,减少254.93亿元,下降31.8%;第三产业法人单位资产总计418.41亿元,增加344.89亿元,增长469.1%。
2023年末,全县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法人单位负债合计464.14亿元,比2018年末减少30.70亿元,下降6.2%。其中,第二产业法人单位负债合计271.83亿元,减少146.27亿元,下降35.0%;第三产业法人单位负债合计192.31亿元,增加115.57亿元,增长150.6%。
2023年,全县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企业法人单位实现营业收入357.81亿元,比2018年增加193.03亿元,增长117.1%。其中,第二产业营业收入247.63亿元,增加96.82亿元,增长64.2%;第三产业营业收入110.18亿元,增加96.21亿元,增长688.7%(详见表2-4)。
表2-4 按行业门类分组的单位主要经济指标
|
法人单位资产总计 (亿元) |
法人单位负债合计 (亿元) |
企业法人单位营业收入 (亿元) |
合 计 |
964.25 |
464.14 |
357.81 |
农、林、牧、渔业* |
3.36 |
3.30 |
0.20 |
采矿业 |
190.72 |
102.76 |
174.43 |
制造业 |
27.78 |
18.86 |
15.21 |
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 |
308.49 |
135.24 |
50.73 |
建筑业 |
18.88 |
14.99 |
7.29 |
批发和零售业 |
45.57 |
32.29 |
77.30 |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
13.42 |
6.43 |
9.83 |
住宿和餐饮业 |
7.54 |
6.19 |
1.63 |
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
0.05 |
0.03 |
0.10 |
金融业 |
- |
- |
- |
房地产业 |
32.03 |
33.25 |
5.37 |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
161.07 |
68.81 |
6.65 |
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 |
16.51 |
13.61 |
6.19 |
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
14.37 |
11.72 |
0.55 |
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 |
0.63 |
0.21 |
1.40 |
教育 |
4.10 |
0.53 |
0.30 |
卫生和社会工作 |
3.12 |
1.29 |
0.20 |
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
1.31 |
0.83 |
0.43 |
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 |
115.3 |
13.8 |
- |
注:表中农、林、牧、渔业仅包括从事农、林、牧、渔专业及辅助性活动的单位数据。表中法人单位负债合计数不包含金融业的单位数据。表中企业法人单位,包括机构类型为企业的法人单位,以及执行企业会计制度的事业法人单位、民办非企业法人单位和基金会,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除宗教活动场所以外的机构类型为其他组织机构的法人单位。表中房地产业包括房地产开发经营、物业管理、房地产中介服务、房地产租赁经营和其他房地产业。 |
注:
[1]产业活动单位是法人单位的组成部分。仅包含一个产业活动单位的法人单位,称为单产业法人单位,该法人单位同时也是一个产业活动单位;由两个及以上产业活动单位组成的法人单位,称为多产业法人单位。本公报中产业活动单位包括单产业法人单位和多产业法人单位下属产业活动单位。
注释:
[1]三次产业的划分
第一产业是指农、林、牧、渔业(不含农、林、牧、渔专业及辅助性活动);
第二产业是指采矿业(不含开采专业及辅助性活动),制造业(不
含金属制品、机械和设备修理业),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
业,建筑业;
第三产业即服务业,是指除第一产业、第二产业以外的其他行业,第三产业包括:批发和零售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住宿和餐饮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金融业,房地产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教育,卫生和社会工作,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国际组织,以及农、林、牧、渔业中的农、林、牧、渔专业及辅助性活动,采矿业中的开采专业及辅助性活动,制造业中的金属制品、机械和设备修理业。
[2]单位的划分
法人单位是指有权拥有资产、承担负债,并独立从事社会经济活动(或者与其他单位进行交易)的组织。法人单位应同时具备以下条件:
(1)依法成立,有自己的名称、组织机构和场所,能够独立承担负债和其他民事责任;
(2)独立拥有和使用(或者授权使用)资产,有权与其他单位签订合同;
(3)会计上独立核算,能够编制资产负债表等会计报表。
法人单位包括企业法人、事业单位法人、机关法人、社会团体法人、其他法人等。
产业活动单位是指位于一个地点,从事一种或主要从事一种社会经济活动的组织或者组织的一部分。产业活动单位应同时具备以下条件:
(1)在一个场所从事一种或者主要从事一种社会经济活动;
(2)相对独立地组织生产活动或经营活动;
(3)能提供收入或者支出等相关资料。
[3]表中的合计数和部分计算数据因小数取舍而产生的误差,均未作机械调整。为保证数据精确度,个别数据保留2位小数。
盐边县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公报(第三号)
——第二产业基本情况
盐边县统计局
盐边县人民政府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
(2025年7月7日)
根据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结果,现将我县第二产业(包括工业和建筑业)主要数据公布如下:
一、工业
(一)企业法人单位数和从业人员
2023年末,全县共有工业企业法人单位[1]263个,比2018年末增长28.9%;从业人员9910人,比2018年末下降7.2%。
在工业企业法人单位中,内资企业262个,占99.6%。
在工业企业法人单位从业人员中,内资企业9909万人,占99.99%(详见表3-1)。
表3-1 按登记注册统计类别分组的工业企业法人单位数
和从业人员
|
企业法人单位 (个) |
从业人员 (人) |
合 计 |
263 |
9910 |
内资企业 |
262 |
9909 |
港澳台投资企业 |
- |
- |
外商投资企业 |
- |
- |
其他统计类别 |
1 |
1 |
在工业企业法人单位中,采矿业94个,制造业115个,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54个,分别占35.8%、43.7%和20.5%。在工业行业大类中,有色金属矿采选,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和黑色金属矿采选业企业法人单位数位居前三位,分别占16.7%、16.7%和11.8%。
在工业企业法人单位从业人员中,采矿业6093人,制造业1592人,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2225人,分别占61.5%、16.1%和22.4%。在工业行业大类中,有色金属矿采选,黑色金属矿采选,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从业人员数位居前三位,分别占34.3%、25.8%和20.1%(详见表3-2)。
表3-2 按行业大类分组的工业企业法人单位数和从业人员
|
企业法人单位 (个) |
从业人员 (人) |
合 计 |
263 |
9910 |
煤炭开采和洗选业 |
- |
- |
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 |
- |
- |
黑色金属矿采选业 |
31 |
2556 |
有色金属矿采选业 |
44 |
3401 |
非金属矿采选业 |
19 |
136 |
开采专业及辅助性活动 |
- |
- |
其他采矿业 |
- |
- |
农副食品加工业 |
21 |
151 |
食品制造业 |
3 |
24 |
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 |
16 |
165 |
烟草制品业 |
- |
- |
纺织业 |
1 |
3 |
纺织服装、服饰业 |
- |
- |
皮革、毛皮、羽毛及其制品和制鞋业 |
- |
- |
木材加工和木、竹、藤、棕、草制品业 |
5 |
25 |
家具制造业 |
- |
- |
造纸和纸制品业 |
2 |
77 |
印刷和记录媒介复制业 |
2 |
12 |
文教、工美、体育和娱乐用品制造业 |
2 |
7 |
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 |
4 |
13 |
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 |
5 |
388 |
医药制造业 |
- |
- |
化学纤维制造业 |
- |
- |
橡胶和塑料制品业 |
6 |
29 |
非金属矿物制品业 |
23 |
189 |
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 |
1 |
72 |
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 |
4 |
121 |
金属制品业 |
9 |
258 |
通用设备制造业 |
2 |
17 |
专用设备制造业 |
4 |
13 |
汽车制造业 |
1 |
9 |
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 |
- |
- |
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 |
- |
- |
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 |
- |
- |
仪器仪表制造业 |
- |
- |
其他制造业 |
- |
- |
废弃资源综合利用业 |
1 |
8 |
金属制品、机械和设备修理业 |
3 |
11 |
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 |
44 |
1989 |
燃气生产和供应业 |
2 |
11 |
水的生产和供应业 |
8 |
225 |
(二)主要经济指标
2023年末,工业企业法人单位资产总计526.99亿元,比2018年末下降33.5%;负债合计256.86亿元,比2018年末下降37.5%。
2023年,工业企业法人单位全年实现营业收入240.37亿元,比2018年增长59.4%(详见表3-3)。
表3-3 按行业大类分组的工业企业法人单位主要经济指标
|
资产总计 (亿元) |
负债合计 (亿元) |
营业收入 (亿元) |
合 计 |
526.99 |
256.86 |
240.37 |
煤炭开采和洗选业 |
- |
- |
- |
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 |
- |
- |
- |
黑色金属矿采选业 |
76.12 |
33.21 |
75.38 |
有色金属矿采选业 |
113.79 |
69.00 |
97.83 |
非金属矿采选业 |
0.81 |
0.55 |
1.22 |
开采专业及辅助性活动 |
- |
- |
- |
其他采矿业 |
- |
- |
- |
农副食品加工业 |
0.57 |
0.18 |
0.49 |
食品制造业 |
0.03 |
0.02 |
0.13 |
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 |
3.51 |
2.91 |
2.05 |
烟草制品业 |
- |
- |
- |
纺织业 |
- |
- |
- |
纺织服装、服饰业 |
- |
- |
- |
皮革、毛皮、羽毛及其制品和制鞋业 |
- |
- |
- |
木材加工和木、竹、藤、棕、草制品业 |
0.08 |
- |
0.05 |
家具制造业 |
- |
- |
- |
造纸和纸制品业 |
0.58 |
0.52 |
0.41 |
印刷和记录媒介复制业 |
0.01 |
- |
0.01 |
文教、工美、体育和娱乐用品制造业 |
0.03 |
0.02 |
0.02 |
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 |
0.21 |
0.03 |
0.06 |
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 |
4.47 |
4.17 |
1.62 |
医药制造业 |
- |
- |
- |
化学纤维制造业 |
- |
- |
- |
橡胶和塑料制品业 |
0.22 |
0.10 |
0.20 |
非金属矿物制品业 |
2.35 |
1.49 |
2.25 |
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 |
0.30 |
0.52 |
0.10 |
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 |
9.65 |
5.84 |
2.49 |
金属制品业 |
4.95 |
2.59 |
4.80 |
通用设备制造业 |
0.25 |
0.13 |
0.20 |
专用设备制造业 |
0.03 |
0.02 |
0.04 |
汽车制造业 |
0.46 |
0.29 |
0.21 |
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 |
- |
- |
- |
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 |
- |
- |
- |
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 |
- |
- |
- |
仪器仪表制造业 |
- |
- |
- |
其他制造业 |
- |
- |
- |
废弃资源综合利用业 |
0.02 |
0.01 |
0.06 |
金属制品、机械和设备修理业 |
0.03 |
0.02 |
0.03 |
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 |
269.98 |
118.7 |
49.45 |
燃气生产和供应业 |
0.13 |
0.03 |
0.09 |
水的生产和供应业 |
38.38 |
16.52 |
1.19 |
(三)主要工业产品产量
2023年,规模以上工业主要产品产量详见表3-4。
表3-4 规模以上工业主要产品产量
产品名称 |
单位 |
产量 |
硫酸(折100%) |
万吨 |
9.12 |
(四)主要能源产品产量
2023年,主要能源产品产量详见表3-5。
表3-5 主要能源产品产量
产品名称 |
单位 |
产量 |
发电量 |
亿千瓦时 |
208.62 |
其中:水力发电量 |
亿千瓦时 |
203.32 |
风力发电量 |
亿千瓦时 |
3.89 |
太阳能发电量 |
亿千瓦时 |
1.41 |
二、建筑业
(一)企业法人单位数和从业人员
2023年末,全县共有建筑业企业法人单位116个,比2018年末增长792.3%;从业人员2569人,比2018年末增长156.9%。
建筑业企业法人单位中,内资企业116个,占100%。
建筑业企业法人单位从业人员中,内资企业2569人,占100%(详见表3-6)。
表3-6 按登记注册统计类别分组的建筑业企业法人单位数
和从业人员
|
企业法人单位 (个) |
从业人员 (人) |
合 计 |
116 |
2569 |
内资企业 |
116 |
2569 |
港澳台、外商投资及其他企业 |
0 |
0 |
建筑业企业法人单位中,房屋建筑业占41.4%,土木工程建筑业占28.4%,建筑安装业占4.3%,建筑装饰、装修和其他建筑业占25.9%。
建筑业企业法人单位从业人员中,房屋建筑业占56.4%,土木工程建筑业占37.3%,建筑安装业占1.6%,建筑装饰、装修和其他建筑业占4.7%(详见表3-7)。
表3-7 按行业大类分组的建筑业企业法人单位数和从业人员
|
企业法人单位 (个) |
从业人员 (人) |
合 计 |
116 |
2569 |
房屋建筑业 |
48 |
1448 |
土木工程建筑业 |
33 |
959 |
建筑安装业 |
5 |
42 |
建筑装饰、装修和其他建筑业 |
30 |
120 |
(二)主要经济指标
2023年末,建筑业企业法人单位资产总计18.88亿元,比2018年末增长124.8%;负债合计14.99亿元,比2018年末增长113.8%。
2023年,建筑业企业法人单位全年实现营业收入7.29亿元,比2018年增长139.8%(详见表3-8)。
表3-8 按行业大类分组的建筑业企业法人单位主要经济指标
|
资产总计(亿元) |
负债合计(亿元) |
营业收入(亿元) |
合 计 |
18.88 |
14.99 |
7.29 |
房屋建筑业 |
2.12 |
1.22 |
2.75 |
土木工程建筑业 |
16.48 |
13.67 |
3.99 |
建筑安装业 |
0.04 |
0.01 |
0.14 |
建筑装饰、装修和其他建筑业 |
0.24 |
0.09 |
0.41 |
注:
[1]本公报中的企业法人单位,包括机构类型为企业的法人单位,以及执行企业会计制度的事业法人单位、民办非企业法人单位和基金会,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除宗教活动场所以外的机构类型为其他组织机构的法人单位。
注释:
[1]登记注册统计类别:根据国家统计局、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关于市场主体统计分类的划分规定》(国统字〔2023〕14号)确定,包括内资企业、港澳台投资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以及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等其他统计类别。
[2]规模以上工业:是指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工业法人单位。
[3]表中的合计数和部分计算数据因小数取舍而产生的误差,均未作机械调整。为保证数据精确度,个别数据保留2位小数。
[4]建筑业指标按照法人单位注册地汇总。
盐边县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公报(第四号)
——第三产业基本情况之一
盐边县统计局
盐边县人民政府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
(2025年7月7日)
根据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结果,现将辖区第三产业中批发和零售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住宿和餐饮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房地产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的主要数据公布如下:
一、批发和零售业
(一)企业法人单位数和从业人员
2023年末,辖区共有批发和零售业企业法人单位[1]340个,从业人员2561人,分别比2018年末增长85.8%和169.3%。
在批发和零售业企业法人单位中,批发业占68.2%,零售业占31.8%。在批发和零售业企业法人单位从业人员中,批发业占79.6%,零售业占20.4%(详见表4-1)。
表4-1 按行业中类分组的批发和零售业企业法人单位数
和从业人员
|
企业法人单位 (个) |
从业人员 (人) |
合 计 |
340 |
2561 |
批发业 |
232 |
2039 |
农、林、牧、渔产品批发 |
9 |
446 |
食品、饮料及烟草制品批发 |
18 |
172 |
纺织、服装及家庭用品批发 |
2 |
7 |
文化、体育用品及器材批发 |
1 |
2 |
医药及医疗器材批发 |
4 |
87 |
矿产品、建材及化工产品批发 |
184 |
1275 |
机械设备、五金产品及电子产品批发 |
7 |
19 |
贸易经纪与代理 |
- |
- |
其他批发业 |
7 |
31 |
零售业 |
108 |
522 |
综合零售 |
21 |
95 |
食品、饮料及烟草制品专门零售 |
41 |
245 |
纺织、服装及日用品专门零售 |
4 |
7 |
文化、体育用品及器材专门零售 |
1 |
3 |
医药及医疗器材专门零售 |
2 |
23 |
汽车、摩托车、零配件和燃料及其他动力销售 |
10 |
54 |
家用电器及电子产品专门零售 |
6 |
20 |
五金、家具及室内装饰材料专门零售 |
15 |
38 |
货摊、无店铺及其他零售业 |
8 |
37 |
在批发和零售业企业法人单位中,内资企业占99.7%,港澳台投资企业占0.3%。
在批发和零售业企业法人单位从业人员中,内资企业占100%(详见表4-2)。
表4-2 按登记注册统计类别分组的批发和零售业企业法人单位数和从业人员
|
企业法人单位 (个) |
从业人员 (人) |
合 计 |
340 |
2561 |
内资企业 |
336 |
2219 |
港澳台投资企业 |
1 |
- |
外商投资企业 |
- |
- |
其他统计类别 |
3 |
342 |
(二)主要经济指标
2023年末,批发和零售业企业法人单位资产总计45.57亿元,比2018年末增长677.7%;负债合计32.29亿元,比2018年末增长693.4%。
2023年,批发和零售业企业法人单位全年实现营业收入77.30亿元,比2018年增长833.1%(详见表4-3)。
表4-3 按行业中类分组的批发和零售业企业法人单位
主要经济指标
|
资产总计 (万元) |
负债合计 (万元) |
营业收入 (万元) |
合 计 |
455694.1 |
322920.4 |
773041.4 |
批发业 |
341036.4 |
246256.5 |
678172.9 |
农、林、牧、渔产品批发 |
6506.2 |
2498.1 |
16531.5 |
食品、饮料及烟草制品批发 |
10929.9 |
5631.3 |
27190.3 |
纺织、服装及家庭用品批发 |
3688.8 |
2467.4 |
15136.7 |
文化、体育用品及器材批发 |
93.1 |
61.7 |
722.5 |
医药及医疗器材批发 |
6547.4 |
139.8 |
1429.2 |
矿产品、建材及化工产品批发 |
292370.3 |
222180.3 |
597224.8 |
机械设备、五金产品及电子产品批发 |
7088.7 |
1942.1 |
12548.4 |
贸易经纪与代理 |
- |
- |
- |
其他批发业 |
13812 |
11336 |
7389.5 |
零售业 |
114657.7 |
76663.9 |
94868.5 |
综合零售 |
2136 |
1206.8 |
4899.8 |
食品、饮料及烟草制品专门零售 |
20548.6 |
14824 |
12494.9 |
纺织、服装及日用品专门零售 |
147.1 |
80.8 |
470.9 |
文化、体育用品及器材专门零售 |
21.5 |
15 |
126.9 |
医药及医疗器材专门零售 |
918 |
475.9 |
693.8 |
汽车、摩托车、零配件和燃料及其他动力销售 |
1754.1 |
865 |
3944.1 |
家用电器及电子产品专门零售 |
480.2 |
338.8 |
647.9 |
五金、家具及室内装饰材料专门零售 |
1266.9 |
853.7 |
2036.5 |
货摊、无店铺及其他零售业 |
87385.1 |
58003.7 |
69553.7 |
二、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一)企业法人单位数和从业人员
2023年末,全县共有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企业法人单位114个,从业人员1323人,分别比2018年末增长107.3%和166.7%(详见表4-4)。
表4-4 按行业大类分组的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企业法人
单位数和从业人员
|
企业法人单位 (个) |
从业人员 (人) |
合 计 |
114 |
1323 |
铁路运输业 |
0 |
0 |
道路运输业 |
99 |
1242 |
水上运输业 |
4 |
14 |
航空运输业 |
0 |
0 |
管道运输业 |
2 |
7 |
多式联运和运输代理业 |
1 |
4 |
装卸搬运和仓储业 |
6 |
51 |
邮政业 |
2 |
5 |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企业法人单位中,内资企业占100%。
在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企业法人单位从业人员中,内资企业占100%(详见表4-5)。
表4-5 按登记注册统计类别分组的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企业法人单位数和从业人员
|
企业法人单位 (个) |
从业人员 (人) |
合 计 |
114 |
1323 |
内资企业 |
114 |
1323 |
港澳台投资企业 |
- |
- |
外商投资企业 |
- |
- |
其他统计类别 |
- |
- |
(二)主要经济指标
2023年末,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企业法人单位资产总计13.42亿元,比2018年末增长118.4%;负债合计6.43亿元,比2018年末增长170.6%。
2023年,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企业法人单位全年实现营业收入9.83亿元,比2018年增长262.2%(详见表4-6)。
表4-6 按行业大类分组的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企业法人单位主要经济指标
|
资产总计 (亿元) |
负债合计 (亿元) |
营业收入 (亿元) |
合 计 |
13.42 |
6.43 |
9.83 |
铁路运输业 |
0.00 |
0.00 |
0.00 |
道路运输业 |
12.66 |
5.82 |
9.49 |
水上运输业 |
0.04 |
0.03 |
0.05 |
航空运输业 |
0.00 |
0.00 |
0.00 |
管道运输业 |
0.14 |
0.13 |
0.02 |
多式联运和运输代理业 |
0.03 |
0.02 |
0.02 |
装卸搬运和仓储业 |
0.36 |
0.25 |
0.14 |
邮政业 |
0.19 |
0.18 |
0.11 |
三、住宿和餐饮业
(一)企业法人单位数和从业人员
2023年末,辖区共有住宿和餐饮业企业法人单位100个,从业人员820人,分别比2018年末增长488.2%和485.7%。
在住宿和餐饮业企业法人单位中,住宿业占18.0%,餐饮业占82.0%。在住宿和餐饮业企业法人单位从业人员中,住宿业占23.8%,餐饮业占76.2%(详见表4-7)。
表4-7 按行业中类分组的住宿和餐饮业企业法人单位数
和从业人员
|
企业法人单位 (个) |
从业人员 (人) |
合 计 |
100 |
820 |
住宿业 |
18 |
195 |
旅游饭店 |
5 |
112 |
一般旅馆 |
12 |
79 |
民宿服务 |
- |
- |
露营地服务 |
1 |
4 |
其他住宿业 |
- |
- |
餐饮业 |
82 |
625 |
正餐服务 |
55 |
454 |
快餐服务 |
- |
- |
饮料及冷饮服务 |
2 |
6 |
餐饮配送及外卖送餐服务 |
- |
- |
其他餐饮业 |
25 |
165 |
在住宿和餐饮业企业法人单位中,内资企业占100%。
在住宿和餐饮业企业法人单位从业人员中,内资企业占100%(详见表4-8)。
表4-8 按登记注册统计类别分组的住宿和餐饮业企业法人单位数和从业人员
|
企业法人单位 (个) |
从业人员 (人) |
合 计 |
100 |
820 |
内资企业 |
100 |
820 |
港澳台投资企业 |
- |
- |
外商投资企业 |
- |
- |
其他统计类别 |
- |
- |
(二)主要经济指标
2023年末,住宿和餐饮业企业法人单位资产总计7.54亿元,比2018年末增长460.6%;负债合计6.19亿元,比2018年末增长1936.9%。
2023年,住宿和餐饮业企业法人单位全年实现营业收入1.63亿元,比2018年增长2104.7%(详见表4-9)。
表4-9 按行业中类分组的住宿和餐饮业企业法人单位
主要经济指标
|
资产总计 (万元) |
负债合计 (万元) |
营业收入 (万元) |
合 计 |
75378.3 |
61883.5 |
16253.5 |
住宿业 |
50614 |
38606.7 |
3752.4 |
旅游饭店 |
47841.9 |
37388.6 |
2445.9 |
一般旅馆 |
2193.5 |
1215.1 |
1269.8 |
民宿服务 |
- |
- |
- |
露营地服务 |
578.6 |
3 |
36.7 |
其他住宿业 |
- |
- |
- |
餐饮业 |
24764.4 |
23276.9 |
12501 |
正餐服务 |
21904.1 |
22228.4 |
8305.5 |
快餐服务 |
- |
- |
- |
饮料及冷饮服务 |
25.7 |
20.1 |
108.2 |
餐饮配送及外卖送餐服务 |
- |
- |
- |
其他餐饮业 |
2834.6 |
1028.4 |
4087.3 |
四、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一)企业法人单位数和从业人员
2023年末,全县共有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企业法人单位14个,从业人员61人,分别比2018年末增长366.7%和510%(详见表4-10)。
表4-10 按行业大类分组的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企业法人单位数和从业人员
|
企业法人单位 (个) |
从业人员 (人) |
合 计 |
14 |
61 |
电信、广播电视和卫星传输服务 |
2 |
16 |
互联网和相关服务 |
5 |
20 |
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
7 |
25 |
在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企业法人单位中,内资企业占100%。
在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企业法人单位从业人员中,内资企业占100%(详见表4-11)。
表4-11 按登记注册统计类别分组的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企业法人单位数和从业人员
|
企业法人单位 (个) |
从业人员 (人) |
|
合 计 |
14 |
61 |
|
内资企业 |
14 |
61 |
|
港澳台投资企业 |
- |
- |
|
外商投资企业 |
- |
- |
|
其他统计类别 |
- |
- |
|
(二)主要经济指标
2023年末,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企业法人单位资产总计542.71万元,比2018年末增长324.3%;负债合计338.32万元,比2018年末增长1800.6%。
2023年,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企业法人单位全年实现营业收入1044.6万元,比2018年增长244.2%(详见表4-12)。
表4-12 按行业大类分组的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企业法人单位主要经济指标
|
资产总计 (万元) |
负债合计 (万元) |
营业收入 (万元) |
合 计 |
542.71 |
338.32 |
1044.60 |
电信、广播电视和卫星传输服务 |
32.18 |
28.63 |
142.45 |
互联网和相关服务 |
376.82 |
222.73 |
488.14 |
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
133.71 |
86.96 |
414.01 |
五、房地产业
(一)企业法人单位数和从业人员
2023年末,全县共有房地产业企业法人单位29个,比2018年末增长107.1%。其中,房地产开发经营企业13个,物业管理企业13个,房地产中介服务企业2个,分别比2018年末增长85.7%、116.7%和100%。
2023年末,全县房地产业企业法人单位从业人员357人,比2018年末下降10.1%。其中,房地产开发经营企业232人,比2018年末下降28.6%;物业管理企业112人,比2018年末增长80.6%;房地产中介服务企业9人,比2018年末增长100%(详见表4-13)。
表4-13 按行业中类分组的房地产业企业法人单位数和从业人员
|
企业法人单位 (个) |
从业人员 (人) |
合 计 |
29 |
357 |
房地产开发经营 |
13 |
232 |
物业管理 |
13 |
112 |
房地产中介服务 |
2 |
9 |
房地产租赁经营 |
1 |
4 |
其他房地产业 |
- |
- |
在房地产业企业法人单位中,内资企业占100%。
在房地产业企业法人单位从业人员中,内资企业占100%,(详见表4-14)。
表4-14 按登记注册统计类别分组的房地产业企业法人单位数
和从业人员
|
企业法人单位 (个) |
从业人员 (人) |
合 计 |
29 |
357 |
内资企业 |
29 |
357 |
港澳台投资企业 |
- |
- |
外商投资企业 |
- |
- |
其他统计类别 |
- |
- |
(二)主要经济指标
2023年末,全县房地产业企业法人单位资产总计为32.03亿元,比2018年末增长86.9%。其中,房地产开发经营企业31.73亿元,物业管理企业0.12亿元,房地产中介服务企业0.01亿元,分别比2018年末增长87.3%、541.4%和100%。房地产业企业法人单位负债合计33.25亿元,比2018年末增长90.3%。
2023年,房地产业企业法人单位全年实现营业收入5.37亿元,比2018年增长353.9%(详见表4-15)。
表4-15 按行业中类分组的房地产业企业法人单位主要经济指标
|
资产总计 (亿元) |
负债合计 (亿元) |
营业收入 (亿元) |
合 计 |
32.03 |
33.25 |
5.37 |
房地产开发经营 |
31.73 |
33.13 |
5.16 |
物业管理 |
0.12 |
0.07 |
0.19 |
房地产中介服务 |
0.01 |
0.01 |
0.01 |
房地产租赁经营 |
0.17 |
0.04 |
0.01 |
其他房地产业 |
- |
- |
- |
六、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一)企业法人单位数和从业人员
2023年末,全县共有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企业法人单位194个,从业人员2939人,分别比2018年末增长487.9%和441.3%。
在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企业法人单位中,租赁业占16.5%,商务服务业占83.5%。在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企业法人单位从业人员中,租赁业占3.5%,商务服务业占96.5%(详见表4-16)。
表4-16 按行业大类分组的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企业法人
单位数和从业人员
|
企业法人单位 (个) |
从业人员 (人) |
合 计 |
194 |
2939 |
租赁业 |
32 |
103 |
商务服务业 |
162 |
2836 |
在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企业法人单位中,内资企业占99.5%,外商投资企业占0.5%。
在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企业法人单位从业人员中,内资企业占99.97%,外商投资企业占0.03%(详见表4-17)。
表4-17 按登记注册统计类别分组的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企业法人单位数和从业人员
|
企业法人单位 (个) |
从业人员 (人) |
合 计 |
194 |
2939 |
内资企业 |
193 |
2938 |
港澳台投资企业 |
- |
- |
外商投资企业 |
1 |
1 |
其他统计类别 |
- |
- |
(二)主要经济指标
2023年末,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企业法人单位资产总计161.07亿元,比2018年末增长469.3%。其中,租赁业企业法人单位资产总计0.27亿元,商务服务业企业法人单位资产总计160.80亿元,分别比2018年末增长1721.1%和468.6%。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企业法人单位负债合计68.81亿元,比2018年末增长199.9%。
2023年,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企业法人单位全年实现营业收入6.65亿元,比2018年增长1489.9%(详见表4-18)。
表4-18 按行业大类分组的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企业法人单位
主要经济指标
|
资产总计 (亿元) |
负债合计 (亿元) |
营业收入 (亿元) |
合 计 |
161.07 |
68.81 |
6.65 |
租赁业 |
0.27 |
0.12 |
0.43 |
商务服务业 |
160.80 |
68.69 |
6.22 |
注:
[1]本公报中的企业法人单位,包括机构类型为企业的法人单位,以及执行企业会计制度的事业法人单位、民办非企业法人单位和基金会,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除宗教活动场所以外的机构类型为其他组织机构的法人单位。
注释:
[1]登记注册统计类别:根据国家统计局、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关于市场主体统计分类的划分规定》(国统字〔2023〕14号)确定,包括内资企业、港澳台投资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以及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等其他统计类别。
[2]表中的合计数和部分计算数据因小数取舍而产生的误差,均未作机械调整。为保证数据精确度,个别数据保留2位小数。
盐边县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公报(第五号)
——第三产业基本情况之二
盐边县统计局
盐边县人民政府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
(2025年7月7日)
根据盐边县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结果,现将我县第三产业中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教育,卫生和社会工作,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的主要数据公布如下:
一、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
(一)法人单位数和从业人员
2023年末,全县共有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法人单位77个,从业人员592人,分别比2018年末增长37.5%和351.9%。其中,企业法人单位[1]71个,从业人员542人,分别比2018年末增长610%和453.1%(详见表5-1)。
表5-1 按行业大类分组的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企业法人单位数和从业人员
|
企业法人单位(个) |
从业人员(人) |
合 计 |
71 |
542 |
研究和试验发展 |
1 |
0 |
专业技术服务业 |
26 |
291 |
科技推广和应用服务业 |
44 |
251 |
在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企业法人单位中,内资企业占78.9%,港澳台投资企业占1.4%。
在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企业法人单位从业人员中,内资企业占95.2%,港澳台投资企业占0.6%(详见表5-2)。
表5-2 按登记注册统计类别分组的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
企业法人单位数和从业人员
|
企业法人单位 (个) |
从业人员 (人) |
合 计 |
71 |
542 |
内资企业 |
56 |
516 |
港澳台投资企业 |
1 |
3 |
外商投资企业 |
- |
- |
其他统计类别 |
14 |
23 |
(二)主要经济指标
2023年末,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企业法人单位资产总计16.51亿元,比2018年末增长826.4%;负债合计13.61亿元,比2018年末增长705.6%。
2023年,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企业法人单位全年实现营业收入6.19亿元,比2018年增长1441.5%(详见表5-3)。
表5-3 按行业大类分组的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企业法人单位主要经济指标
|
资产总计 (亿元) |
负债合计 (亿元) |
营业收入 (亿元) |
合 计 |
16.51 |
13.61 |
6.19 |
研究和试验发展 |
3.93 |
2.53 |
0 |
专业技术服务业 |
11.71 |
10.71 |
5.07 |
科技推广和应用服务业 |
0.87 |
0.37 |
1.12 |
二、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一)法人单位数和从业人员
2023年末,全县共有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法人单位14个,从业人员241人,分别比2018年末增长40.0%和下降29.7%。其中,行政事业及非企业法人单位1个,比2018年末下降75.0%;从业人员47人,比2018年末增长422.2%。
(二)主要经济指标
2023年末,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企业法人单位资产总计14.37亿元,比2018年末增长4546.4%;负债合计11.72亿元,比2018年末增长5946.2%。全年实现营业收入0.55亿元,比2018年增长64.3%。
三、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
(一)企业法人单位数和从业人员
2023年末,全县共有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企业法人单位56个,从业人员338人,分别比2018年末增长366.7%和297.6%(详见表5-4)。
表5-4 按行业大类分组的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
企业法人单位数和从业人员
|
企业法人单位 (个) |
从业人员 (人) |
合 计 |
56 |
338 |
居民服务业 |
26 |
163 |
机动车、电子产品和日用产品修理业 |
24 |
153 |
其他服务业 |
6 |
22 |
在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企业法人单位中,内资企业占100%。
在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企业法人单位从业人员中,内资企业占100%(详见表5-5)。
表5-5 按登记注册统计类别分组的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
企业法人单位数和从业人员
|
企业法人单位 (个) |
从业人员 (人) |
合 计 |
56 |
338 |
内资企业 |
56 |
338 |
港澳台投资企业 |
- |
- |
外商投资企业 |
- |
- |
其他统计类别 |
- |
- |
(二)主要经济指标
2023年末,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企业法人单位资产总计0.63亿元,比2018年末增长105.7%;负债合计0.21亿元,比2018年末下降4.1%。全年实现营业收入1.40亿元,比2018年增长476.8%(详见表5-6)。
表5-6 按行业大类分组的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
企业法人单位主要经济指标
|
资产总计 (亿元) |
负债合计 (亿元) |
营业收入 (亿元) |
合 计 |
0.63 |
0.21 |
1.40 |
居民服务业 |
0.33 |
0.08 |
0.93 |
机动车、电子产品和日用产品修理业 |
0.20 |
0.07 |
0.42 |
其他服务业 |
0.10 |
0.06 |
0.05 |
四、教育
(一)法人单位数和从业人员
2023年末,全县共有教育法人单位60个,从业人员2156人,分别比2018年末增长13.2%和下降11.7%。其中,行政事业及非企业法人单位32个,比2018年末下降22.0%;从业人员1891人,比2018年末下降15.4%。
(二)主要经济指标
2023年末,教育企业法人单位资产总计0.20亿元,比2018年末增长28.4%;负债合计0.13亿元,比2018年末增长57.2%。全年实现营业收入0.30亿元,比2018年增长122.2%。
行政事业及非企业法人单位年末资产3.9亿元,比2018年末下降16.7%。本年支出(费用)合计4.0亿元,比2018年增长21.2%。
五、卫生和社会工作
(一)法人单位数和从业人员
2023年末,全县共有卫生和社会工作法人单位44个,从业人员1201人,分别比2018年末增长7.3%和1.7%。其中,行政事业及非企业法人单位27个,比2018年末下降27.0%;从业人员1049人,下降2.7%。
(二)主要经济指标
2023年末,卫生和社会工作企业法人单位资产总计0.22亿元,比2018年末增长71.3%;负债合计0.09亿元,比2018年末下降25.4%。全年实现营业收入0.20亿元,比2018年增长120.5%。
行政事业及非企业法人单位年末资产2.90亿元,比2018年末增长0.1%。本年支出(费用)合计2.50亿元,比2018年增长25.6%。
六、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一)法人单位数和从业人员
2023年末,全县共有文化、体育和娱乐业法人单位43个,从业人员269人,分别比2018年末下降20.4%和增长47.8%。其中,企业法人单位39个,从业人员243人,分别比2018年末增长39.3%和179.3%。
(二)主要经济指标
2023年末,文化、体育和娱乐业企业法人单位资产总计1.11亿元,比2018年末增长637.0%;负债合计0.83亿元,比2018年末增长3364.7%。全年实现营业收入0.43亿元,比2018年增长513.5%。
行政事业及非企业法人单位年末资产0.20亿元,比2018年末下降55.6%。本年支出(费用)合计0.10亿元,比2018年下降23.1%。
七、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
2023年末,全县共有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法人单位377个,比2018年末下降5.8%,从业人员4812人,增长3.1%。行政事业及非企业法人单位本年支出(费用)合计29.5亿元,比2018年增长102.2%。
注:
[1]本公报中的企业法人单位,包括机构类型为企业的法人单位,以及执行企业会计制度的事业法人单位、民办非企业法人单位和基金会,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除宗教活动场所以外的机构类型为其他组织机构的法人单位。
注释:
[1]本公报中的行政事业及非企业法人单位,不包括执行企业会计制度的事业法人单位、民办非企业法人单位和基金会,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除宗教活动场所以外的机构类型为其他组织机构的法人单位。
[2]登记注册统计类别:根据国家统计局、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关于市场主体统计分类的划分规定》(国统字〔2023〕14号)确定,包括内资企业、港澳台投资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以及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等其他统计类别。
[3]表中的合计数和部分计算数据因小数取舍而产生的误差,均未作机械调整。为保证数据精确度,个别数据保留2位小数。
[4]公报中部分指标增速以普查方案中计量单位计算。
盐边县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公报(第六号)
——部分新兴产业发展情况
盐边县统计局
盐边县人民政府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
(2025年7月7日)
根据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结果,现将我县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中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技术产业、数字经济核心产业等新兴产业的主要数据公布如下:
一、战略性新兴产业
2023年末,全县从事战略性新兴产业生产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法人单位[1]4个[2],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法人单位的5.1%。其中,新能源产业3个,占75%;绿色环保产业1个,占25%。
二、高技术产业
2023年末,全县共有规模以上高技术服务业企业法人单位2个,占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法人单位的8%。其中,信息服务0个,专业技术服务业的高技术服务2个,占规模以上高技术服务业企业法人单位的100%。
2023年,规模以上高技术服务业企业法人单位全年实现营业收入3.82亿元,占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法人单位营业收入的35.4%。
三、数字经济核心产业
2023年末,全县共有数字经济核心产业企业法人单位36个,从业人员302人。全年实现营业收入8.22亿元。
在数字经济核心产业企业法人单位中,数字产品服务业10个,占27.8%;数字技术应用业15个,占41.7%;数字要素驱动业11个,占30.5%。
在数字经济核心产业企业法人单位从业人员中,数字产品服务业41人,占13.6%;数字技术应用业69人,占22.8%;数字要素驱动业192人,占63.6%。
在数字经济核心产业企业法人单位营业收入中,数字产品服务业0.92亿元,占11.2%;数字技术应用业0.11亿元,占1.4%;数字要素驱动业7.19亿元,占87.4%。
四、工业企业研究与试验发展活动
2023年,开展R&D活动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法人单位5个,比2018年增长150%,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法人单位的6.4%。
2023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法人单位R&D人员折合全时当量593人年,比2018年增长978.2%。
2023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法人单位R&D经费支出1.74亿元,比2018年增长148.6%;R&D经费与营业收入之比为0.7%,比2018年提高0.2个百分点。
2023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法人单位全年专利申请量104件,其中发明专利申请47件,分别比2018年增长766.7%和683.3%;发明专利申请所占比重为45.2%,比2018年降低4.8个百分点。
五、文化及相关产业
2023年末,全县共有文化及相关产业法人单位80个,从业人员471人,分别比2018年末增长1.3%和73.2%;资产总计2.10亿元,比2018年末增长137.2%。
2023年末,全县共有经营性文化产业法人单位66个,从业人员405人,分别比2018年末增长46.7%和166.4%;资产总计1.92亿元,比2018年末增长795.2%;全年实现营业收入1.06亿元,比2018年增长633.6%。
2023年末,全县共有公益性文化事业(含社团)法人单位14个,比2018年末下降58.8%;从业人员66人,比2018年末下降45.0%;资产总计0.18亿元,比2018年末下降72.3%;本年支出(费用)合计0.09亿元,比2018年下降53.6%。
注:
[1]本公报中的企业法人单位,包括机构类型为企业的法人单位,以及执行企业会计制度的事业法人单位、民办非企业法人单位和基金会,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除宗教活动场所以外的机构类型为其他组织机构的法人单位。
[2]部分企业从事多个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生产活动,故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6大领域企业法人单位数量之和大于从事战略性新兴产业生产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法人单位数量。
注释:
[1]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以重大技术突破和重大发展需求为基础,对经济社会全局和长远发展具有重大引领带动作用,知识技术密集、物质资源消耗少、成长潜力大、综合效益好的产业,包括: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业、新材料产业、生物产业、新能源汽车产业、新能源产业、绿色环保产业、航空航天产业、海洋装备产业、数字创意产业、相关服务业等领域。
[2]规模以上工业:是指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工业法人单位。
[3]规模以上服务业:是指年营业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服务业法人单位,包括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3个行业门类和卫生行业大类;年营业收入1000万元及以上服务业法人单位,包括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教育3个行业门类,以及物业管理、房地产中介服务、房地产租赁经营和其他房地产业4个行业小类;年营业收入500万元及以上服务业法人单位,包括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2个行业门类,以及社会工作行业大类。
[4]高技术服务业:按照《高技术产业(服务业)分类(2018)》,高技术服务业是采用高技术手段为社会提供服务活动的集合,包括信息服务、电子商务服务、检验检测服务、专业技术服务业的高技术服务、研发与设计服务、科技成果转化服务、知识产权及相关法律服务、环境监测及治理服务和其他高技术服务等9大类。
[5]数字经济:按照《数字经济及其核心产业统计分类(2021)》,数字经济产业范围包括01数字产品制造业、02数字产品服务业、03数字技术应用业、04数字要素驱动业、05数字化效率提升业等5个大类。其中,01-04大类为数字经济核心产业,是指为产业数字化发展提供数字技术、产品、服务、基础设施和解决方案,以及完全依赖于数字技术、数据要素的各类经济活动。
[6]研究与试验发展:是指为增加知识存量(也包括有关人类、文化和社会的知识)以及设计已有知识的新应用而进行的创造性、系统性工作,包括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试验发展3种类型。
[7]文化及相关产业:根据《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2018)》,文化及相关产业是指为社会公众提供文化产品和文化相关产品的生产活动的集合。范围包括:一是以文化为核心内容,为直接满足人们的精神需要而进行的创作、制造、传播、展示等文化产品(包括货物和服务)的生产活动。具体包括新闻信息服务、内容创作生产、创意设计服务、文化传播渠道、文化投资运营和文化娱乐休闲服务等活动;二是为实现文化产品的生产活动所需的文化辅助生产和中介服务、文化装备生产和文化消费终端生产(包括制造和销售)等活动。
[8]表中的合计数和部分计算数据因小数取舍而产生的误差,均未作机械调整。为保证数据精确度,个别数据保留2位小数。
[9]公报中部分指标增速以普查方案中计量单位计算。
盐边县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公报(第七号)
——分乡镇单位和从业人员情况
盐边县统计局
盐边县人民政府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
(2025年7月7日)
根据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结果,现将辖区分区域的单位和从业人员基本情况公布如下:
一、单位基本情况
2023年末,在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法人单位中,位居前三位的区域是:桐子林镇621个,占33.4%;红格镇343个,占18.4%;新九镇312个,占16.8%。按乡镇分组的单位情况详见表7-1。
表7-1 按乡镇分组的法人单位和产业活动单位 |
||||
|
法人单位 |
产业活动单位 |
||
数量(个) |
比重(%) |
数量(个) |
比重(%) |
|
合 计 |
1857 |
100 |
2375 |
100 |
桐子林镇 |
621 |
33.4 |
764 |
32.2 |
红格镇 |
343 |
18.4 |
459 |
19.3 |
渔门镇 |
146 |
7.8 |
205 |
8.6 |
永兴镇 |
107 |
5.8 |
162 |
6.8 |
新九镇 |
312 |
16.8 |
345 |
14.5 |
惠民镇 |
65 |
3.5 |
99 |
4.2 |
红果彝族乡 |
55 |
3.0 |
76 |
3.2 |
|
法人单位 |
产业活动单位 |
||
数量(个) |
比重(%) |
数量(个) |
比重(%) |
|
共和乡 |
33 |
1.8 |
48 |
2.0 |
国胜乡 |
80 |
4.3 |
107 |
4.5 |
红宝苗族彝族乡 |
29 |
1.6 |
31 |
1.3 |
温泉彝族乡 |
31 |
1.7 |
37 |
1.6 |
格萨拉彝族乡 |
35 |
1.9 |
42 |
1.8 |
二、从业人员
2023年末,在法人单位从业人员中,位居前三位的区域是:桐子林镇13271人,占43.8%;新九镇8307人,占27.4%;红格镇3354人,占11.1%。按地区分组的法人单位从业人员情况详见表7-2。
表7-2 按地区分组的法人单位从业人员 |
||
|
法人单位从业人员 (人) |
|
其中:女性 |
||
合 计 |
30333 |
10236 |
桐子林镇 |
13271 |
4930 |
红格镇 |
3354 |
1379 |
渔门镇 |
1792 |
801 |
永兴镇 |
836 |
354 |
新九镇 |
8307 |
1719 |
惠民镇 |
896 |
431 |
红果彝族乡 |
494 |
227 |
共和乡 |
234 |
67 |
国胜乡 |
485 |
175 |
红宝苗族彝族乡 |
139 |
47 |
温泉彝族乡 |
238 |
44 |
格萨拉彝族乡 |
287 |
6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