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格镇美丽城镇建设实践:产业融合绘就阳光 康养新图景
发布时间:2025-08-11 来源:盐边县红格镇人民政府 选择阅读字号:[ 大 中 小 ] 阅读次数:
盐边县红格镇紧扣省级小城镇建设战略部署,以“生态优先、产城融合、机制创新”为发展主轴,通过生态景观体系迭代升级、三产融合深度拓展、治理模式创新突破,走出独具特色的阳光康养城镇发展之路。曾荣膺“四川省第二批乡村治理示范乡镇”“巴蜀气候宜居宜游乡镇——阳光运动温泉康养地”“省级百强中心镇”等称号。在金沙江河谷的青山碧水间,昔日的温泉小镇正以生态为笔、产业为墨,绘就城乡融合高质量发展的时代画卷。
一、生态筑基:南亚热带风情绘就宜居宜游新画卷
红格镇依托金沙江河谷独特的南亚热带气候,围绕“一湖、一带、两环、四区”生态体系,以环境美、产业兴、群众富为目标,不断完善旅游配套设施,建成太阳湖公园、岩羊河湿地公园、月亮湖公园等景观节点,绿化覆盖率提升至45%,形成“推窗见绿、出门入园”的生态格局。创新推行“户分类、村收集、镇转运、市处理”垃圾处理模式,并引入垃圾分类积分兑换机制,村民参与率达90%以上。昔格达村以“零碳示范村”为标杆,建成光伏长廊、智慧能源站,年发电量超50万千瓦时,实现清洁能源与乡村风貌有机融合,成为攀西低碳发展典范。 2024年,红格镇新增生态绿道15公里,串联起温泉康养区与农业观光带,全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占比达98%。
二、产业赋能:农文旅融合激活乡村振兴新动能
红格镇以“阳光、温泉、运动、康养”为核心品牌,紧扣“全域康养、全景红格”发展定位,大力发展阳光康养产业。重点文旅项目稳步推进,消费新场景打造持续升温。天沐温泉、红格云衔山酒店、盐边县第二人民医院、红格农产品物流交易中心、绿邦商业综合体等项目建设稳步推进。锦府驿观山民宿投入运营,无所事事、力嘉、晓峰多肉、寻光之旅等民宿组团落地建设,红缘牦牛食府、油梨园、“漫拾阳光”、湖边餐厅、昔格达钛陶馆等餐饮消费新场景打造如火如荼。2024年累计接待游客超5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突破6.5亿元,较2023年增长25%。大力发展一村一品,坚持差异化发展。和爱村和联合村,利用海拔高、昼夜温差大的气候特点,充分发挥“早市”和“错季”优势,提高绿色有机蔬菜供给质量,不断提高农民收入,打造攀枝花“菜篮子”。昔格达村抢抓实施省级田园综合体示范项目机遇,争取资金6000万元,盘活村集体土地,探索集“田园旅居、康养休闲、研学教育”为一体的发展路径,深挖农耕、民族等“土”资源,培育钛陶创意、无人机飞行、汽车露营、艺术写生等特色业态,大力发展农文旅融合产业,年接待游客达10万人次,带动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增至420万元。
三、机制创新:多元共治打造可持续发展新范式
红格镇坚持“三规合一”规划理念,统筹康养产业布局与城乡发展,吸引社会资本300亿元投入红格国际运动康养度假区建设,形成“温泉疗养+赛事经济+智慧农业”产业链。创新“村集体主导+企业运营+村民入股”模式,昔格达村通过集体经济入股商贸物流基地,提供就业岗位500余个,失地农民就业率提升至95%。在治理层面,成立乡镇级综合执法大队,2024年拆除10户违建,联合集镇管理小组共出动执法车40余次,执法人员90人次,对集镇环境卫生问题进行整改、流动摊贩进行集中规范清理,维护经营秩序。探索“新乡人”共治机制,联合村吸引锦府驿等3家民宿企业投资3000万元,村民通过房屋租赁、劳务合作年均增收4万元,实现“资源变资产、农民变股东”。
红格镇以生态为基底、产业为引擎、机制为保障,奋力构建“阳光康养引领、三产深度融合、城乡协同共进”的美丽城镇发展模式,我镇将全力以赴为全省小城镇高质量发展提供可复制的“红格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