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枝花市盐边县人民政府网站欢迎您!  今天是: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三农服务 > 惠农政策

惠农政策

积极探索共同富裕试验区典型经验 加快攀西“农业强县”建设行动方案 (2023-2025) 征求意见稿)

发布时间:2023-05-09 来源:盐边县农业农村局 选择阅读字号:[ ] 阅读次数: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市委农村工作会议决策部署,大力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和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高标准谋划现代农业产业体系,高品质建设和美乡村,高效率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特制定本行动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重要论述,全面落实农业强省建设重大战略部署,主动融入攀枝花市共同富裕试验区建设,聚焦钒钛首县、滋味盐边发展定位,以现代农业园区创建为抓手深化农业农村改革,实施和美乡村建设,扎实推进全产业链发展,全力构建现代特色农业产业体系打造攀西“农业强县,实现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

(二)目标任务

到2025年,农业农村基础更加稳固,乡村振兴战略全面实施,农业特色优势产业强劲发展,乡村发展活力不断增强,乡村建设行动成效明显,现代农业综合水平显著提升,农业农村现代化取得重要进展。

——粮食等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能力增强

严守耕地红线和粮食安全底线,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严格管控非粮化,稳定粮食播种面积和产量,稳定水稻、玉米面积,合理布局并增加马铃薯、豆类和杂粮面积,全力种好攀粮盐边米。到2025年,全县粮食播种面积常年稳定在28万亩以上,粮食产量常年稳定在9万吨以上。

——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取得新进展

以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为抓手,高质量推进“晚熟芒果、优质蚕桑、现代林业、生态养殖、绿色蔬菜五大主导产业全产业链开发、全价值链提升,种好攀粮盐边米打响“攀畜盐边牌,实现攀果盐边强。到2025年,创建现代农业园区7个(国家级1个、省级3个、市级3个),建成省级国际贸易高质量发展基地1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集群1个(芒果),国家级产业强镇1个(芒果),省级产业强镇1个(芒果或蚕桑)。

——农业农村生态建设取得新成就

农业生产实现“一控两减三基本一控是指控制农业用水总量和农业水环境污染,两减是指化肥、农药减量使用,三基本是指畜禽粪污、农膜、农作物秸秆基本得到资源化、综合循环再利用和无害化处理)。加大对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地理标志农产品开发认证力度,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承诺达标合格证制度,加快建设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到2025年,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达92%,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常年不低于90%,废旧农膜回收率不低于85%

——美丽宜居乡村建设取得新成效

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95%以上行政村生活垃圾得到有效处理,60%以上行政村推广生活垃圾分类处理设施。生活污水得到有效治理的行政村占比达到85%,无害化卫生厕所普及率达96%以上。到2025年,创建共同富裕·和美乡村”15个、农业主题公园2个,建成省乡村振兴先进乡镇2个,省乡村振兴示范村10个。

——农民群众持续增收达到新水平

农民增收渠道持续拓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持续缩小。到2025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65万元,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缩小到2以内。集体经济收益10万元以上的村占比达到50%以上。

二、重点任务

(一)坚持增强保障能力,牢牢守住粮食安全底线,助力打造天府第二粮仓

1.推进粮食产量稳中有升。一是压实耕地保护责任。遵守“三区三线管控规则,严格落实粮食安全和耕地保护党政同责,全面落实田长制,牢牢守住耕地红线。实施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组织开展低效园地腾退、撂荒地复耕复产。二是强化惠农政策落实。严格落实耕地地力保护补贴等惠农政策,切实保障种粮效益,有效保护和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三是优化种植区域布局。在三源河流域、岩羊河流域河谷区种植稻谷、早春鲜食玉米,在中山区、中高山区种植玉米、马铃薯、豌豆等作物,在高山、高寒地区种植马铃薯、荞麦等作物。四是示范推广优良品种。有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任务乡(镇)按照不少于6亩的标准示范推广带状复合种植优良品种;开展优质水稻品种示范种植推广工作,提升主要粮食品种良种率。力争2025年全县主要粮食优良品种种植覆盖率达96%以上。五是提升仓储加工能力。管好用好桐子林镇、渔门镇、永兴镇3个粮库,完成180吨政策性食用油及150吨小包装大米储存任务及年度轮换工作。2023年建成稻菜现代农业园区粮食加工厂,提升粮油产地加工能力。

2.夯实农田水利基础设施。一是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到2025年新建5.17万亩集中连片、旱涝保收、节水高效、稳产高产、生态友好的高标准农田,形成田网、渠网、路网协调发展格局。逐步把23.8万亩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设成为高标准农田。二是实施农田水利工程。推进二滩南部供水、沙坝水库、彪水岩水库、水系连通水美乡村等项目建设;实施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中小河流治理等工程,高效利用高堰沟水库续建配套工程,统筹提高红格镇、新九镇片区水资源配置水平;主动谋划储备抽水蓄能、渔光互补、二滩库尾生态调节坝等综合开发项目;有序实施永兴堰、永箐堰、新坪堰、新建堰、云川堰、红旗大堰等骨干渠堰改造提升工程。三是完成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对全县耕地、园地、林地和草地等土壤开展全面体检,2023年完成土壤普查调查采样,形成初步普查成果,2024年至2025年完成样品检测化验,摸清土壤质量家底,全面完成第三次土壤普查任务。

3.提升农业抵抗风险能力。一是提高监测预警能力。构建气象灾害实时监测、短临预警和中短期预报有效衔接机制,完善预警信息发布、传播、接收快捷高效的监测预警体系。二是优化完善应急预案。建立健全农业自然灾害应急预案,做好突发性重大干旱、洪涝、风雹、雪灾、低温冻害、农作物病虫害等农业自然灾害预防、应急联合处置和灾后农业生产恢复工作,最大程度减少灾害发生及其造成的损害。三是落实保险优惠政策。实施粮食类政策性农业保险,逐步扩大稻谷、玉米、小麦三大主粮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实施范围。到2025年,三大主粮保险覆盖率达70%以上。四是科学防范病虫灾害。培育基层农技人才,提高基层综合防治水平;优化配置智能病虫预警监测设备,实现病虫害监测预警智能化。到2025年,全县病虫总体预报准确率达70%以上,基本建成农业防灾减灾体系。

(二)坚持产业提质增效,紧紧扭住补链强链关键,拓展现代农业增值空间

1.推进晚熟芒果全产业链发展。一是优化种植布局。在海拔1200米以下河谷低海拔区域布局红贵妃、椰香等早中熟品种;在海拔1200—1400米区域布局金煌、攀育一号等中晚熟品种;在海拔1400米以上区域布局凯特、锐华一号等晚熟品种。到2025年,芒果保有量凯特60%、锐华系列20%、其他品种20%二是丰富种质资源。改造提升芒果种质资源圃,完善基础设施、规范品种展示、加大新品种研发、增加新品种数量;发挥本地龙头企业育种优势,推进育种基地建设;利用良种良法试验示范项目进行芒果新品种培育。三是建设扩繁基地。由本地龙头企业带动,在不同海拔、不同区域选择新型经营主体开展优良品种扩繁和储备基地建设,选择集中连片芒果基地进行水肥药一体化、新型果树标准化种植等示范建设。四是培育芒果经营主体。持续壮大芒果产业国家级龙头企业,新培育省级龙头企业2—3个、市级以上示范社3—5个,成立集生产、加工、销售、品牌打造等为一体的芒果产业联合体1个。五是全产业链示范开发。构建晚熟芒果全产业链标准体系,提升示范基地按标生产能力;加强芒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和品质控制,打造绿色有机优质芒果;构建产加销一体全链条生产经营模式,提升全产业链各环节数字化、标准化水平。到2025年,晚熟芒果国家现代农业全产业链标准化示范基地达1.5万亩,力争创建国家级芒果现代农业产业园区。

2.推进优质蚕桑高质量发展。一是养蚕增量提质。完成《盐边县蚕桑产业高质量发展规划》,发布《盐边县干茧收购质量标准》,规范蚕茧收购市场;实施蚕房改造、推广使用先进养蚕设施(设备),提升蚕茧单产和质量,推动养蚕量逐步增长;引导中丝天成缫丝扩能,提升缫丝产量。二是桑果提质扩容。强化桑树冬管与夏伐,提升农户种植管理水平,提高桑果产量和质量;加大桑果采摘、收购、运输、储藏过程监管,推动速冻果、果汁、果酒、果干、果脯、花青素提取等桑果综合利用项目落地并达产达效。三是构建蚕桑全产业链。加快蚕桑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建设,推进中禾宝桑桑果加工、巴贝桑叶综合利用、中丝天成系列合作项目等建设,引导宝桑园、四喜农业、黑金椹等现有企业拓展市场、优化品控、打造品牌,以商招商引入智慧养蚕等项目,打造蚕桑文化创意中心。到2025年,实现蚕茧产量3000吨,桑果产量15万吨,蚕桑一二三产业综合产值达15亿元以上。

3.推进绿色蔬菜高标准生产。一是优化种植布局。以红格镇为核心,辐射带动新九镇、桐子林镇等发展秋延后蔬菜及早春蔬菜;以国胜乡为核心,辐射带动渔门镇、永兴镇等发展早春蔬菜;在红格镇、渔门镇等“二半山区适度规模发展夏秋露地蔬菜;稳定惠民镇、永兴镇、国胜乡、渔门镇等早春西瓜,大力推广稻瓜轮作;在共和乡、红宝乡、永兴镇等发展优质花椒。二是发展设施农业。新建或扩建蔬菜种苗繁育中心,推动标准化设施蔬菜生产,推广集约化育苗、水肥一体化、测土配方施肥、绿色生态防控等新技术示范应用。鼓励利用荒山荒坡发展设施无土栽培蔬菜。三是创新合作模式。培育形成“农产品基地+专业合作社+农户有机衔接的农业生产经营模式和利益联结机制,推进优质蔬菜基地现代化生产。到2025年,全县蔬菜种植面积达7.2万亩,总产量达18万吨,建成标准化蔬菜基地5万亩以上,蔬菜良种化率达95%、商品化率达90%,蔬菜总产值达8亿元以上。

4.推进现代林业多元化发展。一是打造现代林业产业基地。建设以特色经果林、鲜切花、盆栽花卉观叶(花)植物、苗木种苗花卉为主的低中山特色经果林区,以核桃、油茶、林下中药材、林下养殖业、林下食用菌、森林生态旅游等产业为主的高山现代林业示范区。二是创建现代林业产业园区。在永兴镇、红宝乡、共和乡、国胜乡重点培育森林蔬菜、林下中药材、林粮复合经营等林下生态种养产业,在桐子林镇、红格镇重点培育花卉产业,在渔门镇、惠民镇、红果乡、温泉乡、格萨拉乡重点培育木本油料和林下中药材产业。三是实施国家储备林项目。实施营造林(新造林、林改培和中幼林抚育)、林下种植(林下套种中药材)、产业生态(建设木材加工厂、苗圃基地、趁鲜加工厂和产地仓等)三大板块,种植多元化收益树种作为长期收益来源,种植中草药作为短中期收益来源。加快推进林草碳汇开发试点项目建设。

5.推进生态养殖稳定发展。一是稳住生猪供应。推广标准化养殖技术,保证优良品种保持在95%以上,盘活巨星农牧15万头优质生猪产业化项目,申报创建国家级生猪产能调控基地1家、省级生猪产能调控基地5家。二是实施种草养牛。与科研院所合作,编制《盐边县肉牛产业高质量发展规划》,加强行业技术指导;引进肉牛养殖企业,合作发展肉牛种源基地,种牛全链集群等项目;挖掘现有养牛企业、合作社和大户潜力,发展适度规模化养牛;引导合作社、大户发展能繁母牛,探索企业+合作社+农户的利益联结模式,分乡镇探索养牛协会统筹区域养牛模式;实施好刈草地地力提升和高效利用技术集成与示范项目,为发展饲草(料)种植做好示范。争取省级饲草(料)产业基地强县项目、肉牛肉羊增量提质行动项目、山地肉牛产业集群建设项目、以草换肉乡村振兴示范项目、“粮改饲项目落地。三是发展生态渔业。发展池塘生态循环养殖,升级改造现有池塘养鱼进排水、尾水处理系统等,调整养殖品种结构,推动循环水圈养高效新型养殖。发展山区流水养殖,建设以鲟鱼、裂腹鱼为主的生态型冷水鱼养殖、冷水性鱼苗基地,加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力度,打造名优水产品繁育产业链。支持永生水产鲟鱼产业园和长江上游攀西鱼类种质资源库建设。发展稻渔综合种养殖,在永兴镇、惠民镇等适宜区域发展“稻鱼”“稻虾”等综合种养殖模式,提升种养殖收益。发展天然溪河流增殖,选取部分非禁捕河道试点天然溪河增殖发展特色可持续渔业,通过“村民入股+村集体经济方式筹措资金,采取合作社(公司)+农户多种模式推动河道+鱼塘+垂钓+餐饮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发展大水面生态渔业,配合市级相关部门尽快制定大水面(二滩库区)生态渔业发展规划,鼓励龙头企业、集体经济等对大水面(二滩库区)生态渔业进行组织化、规模化、生态化和产业化生产经营,发展生态水产品精深加工,依托景观资源、生态渔业设施,发展休闲渔业、体育赛事等新业态,打造“二滩湖鱼品牌,促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四是提升肉羊品质。积极争取肉羊增量提质项目,培育壮大一批肉羊规模养殖场,依托优良品种,推进肉羊产业发展;培育盐边“红骨羊品牌,提升市场影响力和竞争力。到2025年,全县生猪存栏达到20万头、年出栏生猪45万头,牛养殖存栏量达到5万头,羊养殖存栏量达到40万头,水产品总产量0.3万吨,年产优质鱼苗3000万尾。争创省级现代农业园区1个(生态养鱼)。

6.推进区域特色产业发展。

1)促进茶产业提质增效一是实施茶树品种改良。引进优良茶树品种,对1.5万亩茶叶基地实施品种改良,改造3000亩低产茶园,对1500亩插花非茶地实施连片新植。二是提升关键质量指标。规范茶叶种植施肥、灌溉流程,推行生物防治技术,提升茶多酚、氨基酸等关键指标。三是重塑茶叶品牌。对茶企进行整合,规范收购、生产、销售环节,改变茶叶企业“小弱散乱现状,重塑国胜茶品牌形象。四是推动茶文旅融合。完善国胜茶现代产业园区基础设施,增加制茶体验、茶艺培训、品茶休闲等业态,促进茶文旅融合发展。到2025年茶叶总产量200吨,产值达1亿元。

2)加快优质蓝莓产业发展。一是强化技术支撑。与科研院所合作,成立小浆果院士专家工作站,提供技术指导。二是拓展蓝莓基地。利用成片土地发展盆栽蓝莓,拓展蓝莓基地规模,在桐子林镇金河村、红果乡红果村等建成300余亩大棚盆栽蓝莓种植示范基地。三是示范试点推动。在红格镇、渔门镇等高山地区开展蓝莓粮经高效复合试种示范试点,推广地栽、盆栽、套种等多种栽培模式,带动农户加入蓝莓种植产业。力争到2025年,全县发展蓝莓1500亩以上(建议删除“

3)推进珠芽金魔芋产业发展。一是创新发展模式。成立珠芽金魔芋产业发展公司,拟定“产、学、研一体化建设方案,建设珠芽金魔芋标准化种植示范基地、教学培训示范基地和科技研发示范基地。二是出台扶持政策。将魔芋作为重要扶持产业,研究出台珠芽金魔芋种植推广、种植户扶持补助、企业招商引资扶持和企业研发配合等相关政策,清单化推动珠芽金魔芋产业发展。三是加强技术合作。支持珠芽金魔芋研发团队申报市领军创新团队,申报地方院士(专家)工作站。成立魔芋研究院,申报珠芽金魔芋全系列地方标准,实现科研示范和一代种子生产。四是延伸产业链条。推动珠芽金魔芋产业深加工项目落地,开发生产健康食品、降糖食品、生物材料等魔芋系列产品。启动“盐边金魔芋地理标志申报认证。到2025年发展珠芽金魔芋共3万亩,年产5000吨魔芋精粉,开发并投建魔芋产品精深加工项目,实现产值3亿元。

4)打造盐边大米品牌。一是抓好品种选育。选好新品种、发展优质稻,开展好新品种试验示范和优质高产水稻品种推广示范,提升稻米产量和质量。二是扩大规模种植。通过“公司+合作社+农户”“核心区+示范区等种植模式,改变传统分散种植方式,推进科学化、规模化种植。三是强化加工培育。统筹整合北部乡镇优质稻谷资源,加大对粮食加工企业培育,集中打造“惠民贡米品牌,为盐边羊肉米线提供优质原料支撑。四是加强营销推广。整合农特产品资源,开展品牌包装设计及推广、特色农产品宣传推介活动,打造盐边大米品牌。

5)推动高海拔烤烟产业发展。发展“格萨拉+温泉烤烟新产业带,力争到2025年高海拔区域规划种植烤烟面积达到2万亩以上,烟叶亩均销售收入达到5000元以上。将格萨拉乡打造成现代烟草农业产业园区、格萨拉共同富裕暨现代农文旅(烤烟)综合体园区。

6)探索试点推广鹌鹑养殖。一是在红格镇、新九镇等乡镇采取群众自愿、适度规模原则试点发展鹌鹑养殖。二是由村集体经济、村社干部、大户等建设鹌鹑育雏基地、养殖标准化示范场,为农户提供优质鹌鹑苗并示范带动农户发展。三是鼓励农户以土地、房屋、资金等方式入股成立鹌鹑养殖公司或合作社,创建鹌鹑养殖联农带农新模式。四是适时引进企业建设饲料厂、孵化场、食品加工厂等,推动鹌鹑孵化养殖、食品加工、销售服务等全产业链发展。

7.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区。一是培育现代农业产业园。以永兴镇为核心建设省、市级稻菜产业园;以红格镇为核心建设市级生猪种养循环产业园;以桐子林镇、红格镇为核心建设国家、省、市级芒果产业园;以惠民镇、渔门镇为核心建设省、市级蚕桑(粮经复合)产业园;以红格镇为核心建设市级蔬菜(粮经复合)产业园;以国胜乡为核心建设市级茶叶产业园;以渔门镇为核心建设市级枇杷产业园;以共和乡、红宝乡为核心建设市级核桃青花椒产业园;以格萨拉乡为核心建设省、市级现代烟草农业产业园。二是建强园区基础设施。加快“一品牌两中心项目建设,推进南部标准厂房及配套用房、园区道路、渔门农产品交易中心、北部快速通道等项目,确保2023年完成园区大门、入园道路、厂址场坪等基础呈现,2025年全面完成施工;打造红格农产品物流交易中心,完成交易中心、仓储冷链设施、环境整治与配套道路建设。三是支持园区企业发展。引进魔芋、果蔬、粮食、牛肉、水果、预制菜等深加工企业和上下游相关企业落户园区支持锐华农业芒果种质资源圃、育种基地提档升级,提升芒果种植水平,做大芒果贸易;支持田野创新新增果汁灌装生产线、速冻果蔬粒包装线,扩大产能,促进产品多样化;支持中禾宝桑做大桑葚干果、桑葚果汁原浆、桑葚深加工产品;支持天府顶珍与台湾企业合作的果肉速冻项目,同时做大芒果、石榴等水果贸易;支持紫约蓝莓扩大生产规模,探索“公司+农户或合作社发展模式,解决土地不成规模带来的问题;支持中丝天成、攀乡食品、四喜农业、宝桑园、攀西良田、绿苑农业、黑金椹等农业企业做大做强核心业务。

8.推进产业支撑体系建设。一是强化农业装备支撑。对耕地进行“小变大、短变长、陡变缓、弯直宜机化改造,引进推广山区农机装备,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推进山区农业机械化先行县建设。到2025年,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60%以上,农机总动力达到20.8万千瓦,培育发展3-5家农机专业合作社提供专业化服务。二是强化科学技术支撑。完善基层农业(兽医、植保)技术推广体系,配齐专业技术岗位及人员;推广农业优质高效绿色技术,创建“农业科研试验基地+区域示范展示基地+基层农技推广站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技术推广服务模式,逐步提升县域现代农业科技信息管理与服务水平。创建省级农业科技现代化先行县。到2025年,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2%以上。三是强化人才队伍保障。与国家、省、市科研院所合作,采取“专家+技术队伍+农户模式,实施乡土人才培育行动,认定一批带动能力强、有农业生产经验、有一技之长的“土专家”“田秀才”“乡村工匠和农村家庭能人吸引人才“上山下乡,引进农村发展所需的各类人才。加强新型农民培训,到2025年培养新型职业农民600人。四是强化品牌支撑能力。推动特色农产品(芒果、桑葚、茶叶、蔬菜等)标准化基地建设,提升种植、加工、储运、包装等标准化生产水平。选择影响力大、带动力强、特色鲜明的农产品,完成区域公共品牌认证,鼓励生产经营主体申报培育“三品一标产品并持续用标。对三品一标农产品基地生产过程进行常态化监管,推行承诺达标合格证制度,鼓励生产经营主体引入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体系。参加农博会、农交会等各类农产品展销会,发挥京东乡村振兴产业示范园作用,利用多种渠道推介宣传农产品品牌。

(三)坚持城乡融合发展,深入实施和美乡村建设,增强乡村发展后劲活力

1.科学完善乡村建设机制。高质量编制乡村国土空间规划,严格落实已划定的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线、城镇开发边界线、生态保护红线,对现有农村建筑和公共设施实施“微改造、精提升塑造山水田园与乡村聚落相融合的空间形态。实施共同富裕?和美乡村示范建设攻坚突破行动,建立“县级统筹、乡镇负责、村为主体、村民参与、国企扶持、风险兜底利益联结机制,逐步形成产业培育、政策扶持、国资退出有效机制,因地制宜探索以轻投入、微改造为特点的具有原乡生态特色的盐边乡村建设新模式。重点以红格镇联合村等为试点突破,带动形成一批产业兴、人文美、乡风纯、万家和的共同富裕·和美乡村

2.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充分发挥乡村发展公司引领作用,持续强化项目扶持推动,健全集体经济组织管理机制、收益分配机制,深化集体经济部门包村和村企结对制度,择优将发展前景好、实施可行性高、群众参与度高的项目纳入中省和市级扶持,增强农村集体经济造血功能,不断壮大村集体经济,带动农村产业多元化发展。

3.持续改善农村环境。一是完善基 础配套设施。有序实施农村道路提升改造和安全隐患治理,探索农村道路常态化养护机制,加快完善城乡客运网络,全面提升农村路网互联互通和安全管护水平。推进骨干水源工程、提引水工程、灌区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等项目建设,加强农村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管理,提高农村用水安全保障水平。推动光纤宽带、5G网络向农村地区深度覆盖,完善仓储冷链物流设施,全面促进农产品贸易流通。二是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实施“老有所养提升行动,加强养老场所文化建设,创新开展文艺活动,提高文明养老水平,探索农村社会化养老服务新模式。推进县域内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积极探索幼儿园发展托幼一体化服务。加强乡村两级医疗卫生、医疗保障服务能力建设,提升生育医疗保障和妇幼健康服务能力,多渠道降低生育、养育、教育成本。三是开展农村环境风貌整治。落实《盐边县农村新建住房风貌管控八条措施》,优化农村建房图集,实施农房风貌专项整治,持续改善提升农房风貌。巩固“三大革命整治成果,开展村庄清洁行动,完善生活垃圾收运及农村污水治理体系,加快推进农村户用卫生厕所建设和改造,积极推进农村厕所粪污资源化利用。推进农业绿色安全生产,实施秸秆还田、绿肥种植等地力培肥措施,实施化肥农药零增长行动,规范饲料和饲料添加剂使用,推进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全面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

4.推动农文旅融合发展。以服务业发展年为统揽,聚焦“红格一座城、二滩一湖水、北部一片山、盐边一桌菜核心资源,充分发挥盐边阳光气候、鲜花水果、地方美食的特点,做足二滩山、水、湖文章,因地制宜实施沿湖开发,开发水上运动、极限运动、游艇观光、休闲垂钓等项目,有序引导特色餐饮、主题民宿、休闲农业、非遗体验等业态,大力实施乡村民宿和露营旅拍攻坚突破行动,因地制宜打造一批野趣温泉、乡野田园、采摘体验、帐篷营地等网红打卡点,推动农文旅深度融合发展。

5.健全乡村治理体系。坚持以党建引领乡村治理,实施“党建领航共富同行全域提升工程,加强基层党组织标准化规范化信息化建设,打造政治引领、服务群众、凝聚人心的大笮党建兴盐先锋特色党建品牌,完善网格化管理、精细化服务、信息化支撑,大力弘扬新时代盐边精神,持续推进移风易俗和高价彩礼整治,构建全民共建共治共享的城乡基层治理体系。持续开展八五普法,推进扫黑除恶斗争常态化,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全面推行遵法评理会,健全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切实做好矛盾纠纷风险排查疏导和遗留问题化解,全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开展积分制、清单制+数字化乡村治理试点工作。

(四)坚持农民主体地位,持续健全生产经营体系,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

1.拓展农民收入增长渠道。鼓励和引导农民开展电商销售,激发技术人才、小微创业者、高素质农民等重点群体增收潜力,扶持吸纳农村劳动力的企业,拓宽就业创业渠道,增加农民经营性收入和工资性收入;探索开展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试点,完成入市摸底调查、开展规划编制、搭建交易平台、完善配套政策等,提升集体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释放土地红利,提高农民财产性收入;优化完善生态补偿基金、生态税反哺补偿、生态转移支付等补偿方式,增强农民转移性收入。用好“大笮雄鹰、若水春风教育励志帮扶基金,建立慈善超市,助残济困、养老助学,探索具有盐边特色的三次分配机制,不断缩小收入差距,加快构建橄榄型社会结构。

2.培育壮大新型经营主体。一是扶持培育家庭农场。通过优化土地流转体系、扩大农村金融服务范围、加强社会化服务等支持家庭农场做大做强。到2025年,力争实现每个村民小组有家庭农场,每个行政村有县级以上示范场,每个乡镇有市级以上示范场,新培育家庭农场50家以上,培育申报省级示范家庭农场5家。二是提升农民专合社质量。鼓励农民专业合作社做强、做精,构建农民专合社有效带动农户和连接市场的组织体系。到2025年,组建3个产业联合社,培育国家级专业合作社1家、省级专业合作社3家。三是做强产业化龙头企业。做强五大产业龙头企业,支持农业龙头企业向现代农业园区集聚,支持重点龙头企业承担国家和地方科技项目。

3.深化供销社综合改革。一是建强供销社流通服务网络。争取省供销社支持建设乡镇级为农服务中心,创建基层示范社,优化为农综合服务站,健全供销为农服务体系;对接省、市供销社资源,争取冷链仓储、分拣加工、批发交易、物流配送供销商贸综合体项目,引入供销系统与县域内农产品批发市场、农贸市场、农产品交易中心等以多种方式合作。二是提升供销社为农服务能力。发挥供销社农资供应主渠道作用,加强农资价格监测,严把农资质量关口,加大绿色高效环保优质农资生产、采购、供应力度;强化对小农户在农资、农技、农机方面需求服务,延伸农业社会化服务链;积极对接“四川消费帮扶网”“832平台”“政采云等,拓宽农副产品销售渠道;支持供销社参与县域商业体系建设,推动供销社与县域内农村电商、快递物流体系有效衔接,发挥综合服务功能。三是完善供销社综合合作机制。健全供销社联农带农机制,推进供销社、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民合作社三社联合发展;推进县级供销社与基层供销社一体化发展,探索县级供销社对基层供销社资产统筹运营;发挥供销社在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中的引领示范作用,开展生产合作、供销合作、信用合作;与金融机构对接,以供应链金融为基础,以平台化运营为手段,推动农资供应链交易系统建设。积极争取省社综合改革整县推进试点项目。

(五)坚持稳固基层基础,全面落实常态帮扶机制,推动巩固衔接再上台阶

一是巩固三保障和饮水安全保障成果。紧盯“三保障和饮水安全保障、兜底保障等重点领域,确保问题及时发现、快速处置、动态清零。二是深化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帮扶。全面落实网格化监测和部门筛查预警机制,紧盯“三类重点人群和乡村振兴重点帮扶村等重点区域,对符合条件的农户及时纳入监测对象并开展帮扶,做到应纳尽纳、应消尽消。三是抓好脱贫群众持续增收。发挥衔接资金作用,支持联农带农富农产业发展。加强就业技能培训,通过开拓公益性岗位,采取以工代赈等吸纳更多脱贫人口就业。大力实施低收入群体和困难群众美好生活突破行动,鼓励保险机构开发扶持困难群众的保险业务,强化社会救助及“低保兜底保障功能,有效降低低收入家庭返贫致贫风险。到2025年,全县脱贫地区农民收入增速高于全省农民平均水平。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扎实推进农业农村和乡村振兴机构改革相关工作,强化统筹协调,形成上下联动,乡(镇)和村(社区)具体落实的工作格局。各责任单位和责任乡镇要围绕总体目标,细化分解重点工作任务,倒排工期,制定路线图、任务书和时间表,明确职责、细化措施,把行动方案确定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二)强化投入保障。健全财政支农投入稳定增长机制,实现县级财政支农投入逐年增长。建立乡村振兴基金,引导和撬动社会资本参与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加大信贷支持力度,探索投贷债结合方式、推动金融科技赋能乡村振兴,更好满足乡村振兴多样化金融需求。

(三)深化依法治理。全面完成农业综合行政执法改革任务,着力打造专业化、职业化农业综合行政执法队伍。加大农资质量、植物新品种权保护、动植物疫情防控、农产品质量安全、长江禁渔、农机安全生产等重点领域的执法力度。加大各类涉农案件查处力度,依法维护良好市场秩序。

(四)动员社会参与调动基层干部和农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发挥各类群团组织作用,构建政府、市场、社会协同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工作格局。引导企业到农村发展适度规模经营的现代种养业,鼓励科研院校、大型企业专业技术人才和离退休干部参与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

(五)健全考核机制完善方案实施监测评估机制,加强年度监测分析、中期评估和总结评估全过程管理。建立健全跟踪考核机制,把行动方案实施情况纳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压实责任,对责任不落实、推进不力、影响进度的予以严肃问责。

审核: 刘震   责任编辑: 李成伟